消費信心衰退 零售、餐飲業6月營業額負成長

受國內消費信心低迷影響,台灣內需市場持續承壓。經濟部近日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零售業與餐飲業均呈現負成長,零售業更連續3個月下滑,顯示民眾在股匯市波動及關稅不確定性下,消費趨於保守,尤其高單價商品與汽機車買氣陷入停滯。
據經濟部統計,6月批發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兆902億元、年增3%,表現相對穩健。然而,零售業營業額3,900億元,雖創歷年同月次高,但年減2.9%,已連續3個月呈現負成長;餐飲業營業額853億元、年減2%,同樣面臨挑戰。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指出,近期股匯市波動導致消費信心轉趨保守,對零售業影響顯著,特別是家電、居家裝潢、汽車等高單價消費性資本財,民眾傾向延後消費。此外,精品銷售動能衰退,則與國人出國消費力道增強,導致國內精品買氣外移有關。
觀察各產業別,汽機車相關產業受創尤深。6月汽機車批發業營業額年減18.7%,汽機車零售業年減幅也達17.3%。黃偉傑分析,進口車延後交車是共同原因,更關鍵因素在於台美關稅談判仍未有結果,消費者及進口商持續觀望台灣是否調降美國車關稅,造成汽車買氣下滑。
關稅變數消除後才可能回升
黃偉傑表示,消費信心能否恢復,將是未來汽機車銷售業績關鍵,預期關稅因素不確定性消除後,國內整體消費信心才有可能回升。他說,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通膨壓力,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也是影響台灣民眾消費的重要指標。
經濟部預估,7月零售業營收在年減2%到年增1%區間,主因暑假旅遊消費旺季抵銷部分減幅;餐飲業方面,考量民眾出遊外食商機與消暑需求擴增,加上去年7月受凱米颱風影響、基期偏低,7月營收有望重回正成長,年增預計介於1.3%至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