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電力景氣燈號連3紅 工業生產指數創同期新高

台綜院在23日發布最新6月電力景氣燈號,連續3個月呈現熱絡的紅燈。圖為高壓電塔。(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綜院在23日發布最新6月電力景氣燈號,連續3個月呈現熱絡的紅燈。圖為高壓電塔。(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張原彰/台北報導】

經濟部23日公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8.65%,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應用、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噴發,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顯著成長,其中製造業增幅更來到20.03%。經濟部指出,由於台灣對等關稅未定,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預測落在114.18至118.18之間,年增19.5%至23.7%,仍審慎樂觀。另台綜院同日發布最新6月電力景氣燈號,連3個月呈現熱絡紅燈,但台綜院也提醒,部分產業已開始調整產能與出貨節奏。

根據經濟部統計,6月工業生產指數達111.48,儘管較5月略為減少,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為18.65%、十分可觀。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6.69%,製造業成長17.77%,皆反映上半年台灣產業景氣顯著成長,但下半年關稅變數,成長幅度可能收斂。

觀察各主要行業表現,資訊電子產業依然是拉抬整體製造業成長的火車頭。電子零組件業在6月年增22.38%,主因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熱絡,推升12吋晶圓代工、IC設計、IC封測、主機板等產品生產成長。其中,積體電路業受惠於此波需求,年增22.8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表現更為亮眼,年增高達81.95%,主要受AI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強勁需求帶動,下游客戶拉貨動能延續,加上手機鏡頭規格升級以及半導體產業投資不減,推升伺服器、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半導體檢測設備及零組件等產品生產成長。

相較之下,部分傳產仍面臨市場需求疲弱等挑戰,呈現減產。基本金屬業年減6.15%,主要受鋼鐵市場需求不佳及部分廠商產線排修影響,鋼胚、熱軋鋼捲板等產品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也年減3.38%,主要受車市買氣保守觀望及部分汽車零件拉貨動能轉弱影響,儘管電動車產量增加,仍未能完全彌補燃油車的下滑。

經濟部指出,目前台灣對等關稅尚未公布,但依照預測模型,推估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介於114.18至118.18,年增率在19.5%至23.7%之間,呈現雙位數成長。至於工業生產表現,似乎較外銷訂單亮眼,經濟部說明,主因需求熱絡的AI產品,多為國內生產,帶動相關製造業生產表現。

受惠於AI應用、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的需求噴發,經濟部23日公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8.65%,其中製造業增幅20.03%,持續暢旺。受惠於AI應用、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的需求噴發,經濟部23日公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8.65%,其中製造業增幅20.03%,持續暢旺。(經濟部提供)
6月全國產業用電量年成長0.67%

台綜院說,在科技應用驅動下,產業動能仍具韌性,尤其是半導體與電子通訊產業用電穩健成長,但他們也提醒,隨著關稅暫緩期限逼近,部分產業已開始調整產能與出貨節奏,並反映在用電幅度上,後續台美關稅談判的結果,將攸關我國下半年出口動能的延續性。

台綜院說,6月全國高壓以上產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0.67%,單看台電高壓以上用電,6月整體產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88%,其中製造業用電成長1.40%,服務業用電成長3.53%。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與雲端服務等科技應用需求持續暢旺,加以前期急單與備貨效應延續推動,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用電穩健成長,推升整體產業用電表現。

台綜院說,隨著AI應用持續擴展,全球市場需求日益升高,加上先前急單效應與出口拉貨動能延燒,6月我國整體產業景氣維持穩健,產業用電與外銷訂單雙雙維持高檔,尤以半導體與電子資通訊產品接單暢旺,成為出口與生產同步成長的關鍵推力,扮演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的主要支柱。

然而,他們說,面對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市場保守觀望氛圍逐漸升溫,部分產業已開始調整產能與出貨節奏,反映在用電成長幅度相較上個月略為趨緩。未來隨著關稅暫緩期限逼近、各國關稅談判結果陸續出爐,提前拉貨紅利逐步減退,電子產業用電成長幅度已開始顯現收斂跡象。◇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