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上修台灣GDP至4% 示警半導體關稅挑戰

星展銀行。資料照。(記者余鋼/攝影)
星展銀行。資料照。(記者余鋼/攝影)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星展銀行(台灣)23日發布最新報告,上修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4%,主要受惠於提前出口效應與強勁的人工智慧(AI)需求。不過,星展銀行示警,若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品擴大課徵關稅,恐對台灣經濟造成顯著影響,應緊盯美國政策變化。

星展銀行原先預測台灣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3%,此次調整反映出全球AI需求暢旺,帶動台灣相關產業出口動能,以及部分訂單提前出貨的影響,但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疲軟的情況下,台灣2026年GDP成長預測則從2.4%下調至2%。

通膨方面,星展銀行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測從1.9%下修至1.7%,2026年預測也從1.7%降至1.5%,且由於新台幣升值及去年貨幣政策緊縮的滯後性效果,需求和供應面的物價壓力均可能趨緩,下半年電價調漲的可能性將是主要風險之一。

針對美國對台的對等關稅議題,星展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由於科技類產品被排除在首波關稅清單之外,使受影響的產品範圍明顯縮小,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小於原先擔憂。

報告指出,對等關稅對台灣GDP的直接影響約在0.2至0.5個百分點之間,若未來半導體關稅僅針對晶片,直接影響預估為0.1至0.3個百分點,這些衝擊預計可透過財政刺激措施加以抵銷。

半導體關稅若只涉晶片影響不大

馬鐵英說,半導體關稅為台灣面臨的主要挑戰,但如果只涉及晶片產品,對台灣影響應不大。2024年美國從台灣進口約155億美元的半導體,僅占其從台灣進口總額的13%。她說,考量到替代品有限,特別是先進製程晶片,加上晶片價格彈性較低,台灣晶片製造商應有能力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客戶。

馬鐵英說,若半導體關稅擴大到更廣泛的科技類產品,例如顯示卡、AI伺服器等,則將對台灣出口表現和整體GDP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去年美國從台灣進口高達620億美元的資訊與通訊類產品,合計占美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的一半。

至於日本在汽車關稅上獲優惠,也讓市場期待台灣能爭取到半導體關稅優惠。對此,馬鐵英認為,考量到台美在貿易結構上互補性,台灣有空間對美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尤其是在農業和汽車領域,這預期將惠及台灣消費者,且不至於對國內業者造成嚴重競爭,使得兩國未來達成貿易協定的可能性存在,將有助於爭取半導體關稅的豁免或優惠。◇

延伸閱讀
吳嘉隆:川普戰略斷中共軍事能力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白營提案 邀卓揆報告台美關稅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