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不只在廟宇 吳榮:也要走入生活

「螺陽30週年特展—臺灣國寶吳榮交趾陶」日前登場,展出交趾陶大師吳榮經典作品,包括《齊天大聖》、《持國天王》、「雲童系列-春、夏、秋、冬」等,引導觀者從神話世界進入人文哲理,從廟宇信仰走向現代心靈,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開啟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展至8月23日止。
吳榮為當代交趾陶藝術的重要指標人物。1963年生於雲林斗六,從小居住於磚窯旁,經常以黏土為伴,對黏土有著深厚的感情。年少即展現陶藝天分,18歲拜師學藝,師承交趾陶大師林添木。

吳榮作品風格兼具莊嚴與生動,色彩運用大膽卻不失細膩,以寶石釉技術燒製出層次豐富、晶亮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他擅長以「說故事的陶藝」為創作主軸,透過神話、戲劇、民間信仰與人生哲思的題材,賦予每件作品豐富的文化敘事與情感深度。
吳榮表示,一開始學陶藝只是興趣,直到30歲那年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民俗工藝獎」,給他很大的肯定,從此一頭栽進交趾陶領域,一晃竟過了40年,在創作的過程中,他經常想到自己是臺灣人,要怎麼透過交趾陶來傳達對這塊土地的情感!
傳統交趾陶多用於寺廟裝飾,主題多為神佛、神獸、戲曲人物等,造型講究對稱、莊嚴、象徵意涵。吳榮在這個基礎上導入「戲劇性構圖」、「瞬間動態捕捉」、「人物表情張力」等雕塑觀念,讓陶塑作品如同舞臺劇定格畫面,充滿情節張力與視覺節奏感。
他嘗試將交趾陶結合西方文化元素,創作出《法國三系列》,將交趾陶語言延展至跨文化、跨媒材的當代表現,證明交趾陶不只是過去的工藝,也能成為當代藝術的媒介。
「交趾陶對我而言是很本土的東西,如何讓下一代人接受這個文化,一直困惑著我。」吳榮說,在一次作品發表會上,一位法國馬賽克藝術家的一句話,讓他豁然開朗,他表示,「法國沒有所謂的傳統與現代,只有存在與消失,如果你的傳統不被下一代接受,自然就會消失。」傳統藝術不是一成不變,就交趾陶而言,不能只存在廟宇,也要走入生活。
在作品導覽中,吳榮特別介紹新作《生命姿態》。他指出,作品中的蝴蝶(青斑蝶),翅膀上有編號,是遠從日本飛來臺灣的蝴蝶,這隻蝴蝶為了完成牠(遷徙)的使命,必須飛越2千多公里的海洋,那偉大的生命力,帶給他很大的震撼,就像一個人,為了實現理想,再大的困難都檔不住一樣!
吳榮深耕工藝40餘年,屢獲獎肯定,包括1993年文建會「民族工藝獎」、2005年入選第5屆「國家工藝獎」、2012年「臺灣工藝之家」代表性工藝師、2024年國際史懷哲基金會「藝術與科學獎章」卓越貢獻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