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打造高績效團隊 教育訓練6密技

「小江,前幾天我去上課,臺上講師說員工教育訓練相當重要,強將手下無弱兵,我覺得很對,下半月開始,以後每個月要開1~2堂課,各店都要執行!」、「DearLin,最近客怨似乎偏多,想想該如何排些課程培訓現場夥伴,提高服務技巧,以後每個月至少要推一堂課強化他們的知能。」
市場上有句頗為流行的話,「經營者萬不可為了『〇』而『〇』(例如:為了促銷而促銷、為了教育訓練而訓練……),否則就極有可能會有反效果!」
假使一間門市欲做一場促銷活動,卻不清楚自身受眾的需求,不知如何善用行銷4P(產品、價格、通路及促銷)+4C(顧客需求、便利、成本及溝通)及5W2H的通則整合,即便是買一送一、全面8折、消費滿百積點送……「隆重登場」(或急就章),最終反饋會是滿堂喜悅?抑或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悲催畫面?
拉回到「教育訓練」主題,教育訓練現場情境可模擬如下:
1. 講題:「如何提高服務品質」,出席成員是全店人員,含計時及僅報到一天的新人。
2. 上課當天是副店長既定排休日(上課日是月初才裁定,而排休則是上月底前已排妥),掌權者也沒主動提當天副店長出席,是給補休還是領加班費。
3. 課堂正中央桌上有點心可自由、隨興取用。
4. 課後學員無任何反饋,如心得報告、筆(口)試,或實際操作驗收!
5. 數名學員被抽問,回覆不是答非所問,就是贅言過多拖累上課時間。
6. 講師偏離講題約1/3的時間,卻無人拉回導正。
辦好教育訓練 6密技
一場完善的教育訓練如果要有效避免上述窘況,應該留意6大要法:
■ 主要目的
提議人必須明確定出最終目的是什麼?以終為始方可具體達標。建議計畫實施前可透過Google問卷(或門市群組),先蒐羅並整合具備參訓資格者的主題(要)意見,讓「目的」更對焦。
■ 講師
講師的專長、經驗、臨場反應、照著PP演講,抑或是多穿插實例、互動能力(活動遊戲﹑角色扮演)、課後反饋措施導入應用等,均應判斷是否得宜。
■ 講題
依目的而設,亦得視學員人數、本職學能級別等,概分堂數或微調課目名稱。
■ 時間
授課日期、時數、跨越用餐時間與否?或是否影響參與者的正常下班和原排休者的時間,都要因應處理。
■ 參與對象
依目的、場域大小、區域(如多店情況下,分區、分時辦理)、出席者的資歷(職務擔當)等條件,做進一步規劃。
■ 課後追蹤與改善
循著「目的達成的路徑」擬妥相關稽核作業,口(筆)試、抽測(善用評核表),或列入月績效考績、以神祕客不定期訪視等,想方設法務求實現達標率。
美國知名暢銷作家、演講家強.高登(Jon Gordon)表示,「一個追求卓越的人,會提高周圍所有人的標準。而在他們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也會激發出他人內心的卓越潛能。」
想讓團隊的職能與知(學)能均優於一定的高標準?告誡自己,任何事情做與不做,都會隨著時間溜走而無法重新來過,昨日的船票搭不上今日的新船。好好思考以上6法,貫徹知行合一!
(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奇佳餐飲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專案顧問)
◎讀者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