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保留地貸款計九月底上路 住宅類最長30年

原住民保留地因長期無法納入銀行貸款體系,因此面臨有土地卻求貸無門的困境。對此,立委伍麗華11日舉型記者會指出,原本期待原保地貸款能在2025年初上路,但因行政部門延宕,導致時程拖延,有望在今年九月上路;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說,預計九月底上路。
伍麗華指出,過去由於《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限制原保地僅能移轉予原住民,導致在拍賣市場流通困難、銀行無法評估擔保價值,形成「商品化困難」的結構問題,讓族人長期被排除於主流金融體系之外。
伍麗華表示,如今行政機關已備齊配套,原保地貸款是還給族人應有的經濟發展權益,目前已有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與全國農業金庫三家公股銀行響應政策,應即刻啟動貸款機制,實現居住正義與經濟平權。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指出,過去族人因無法取得銀行貸款,只能轉向民間高利借貸,導致經濟壓力更加沉重。因此,他呼籲正視此一結構性不公,土地有其使用與交換價值,但原住民族群卻要付出市場上最高的資金成本,這是必須突破的不合理現象。
杜張梅莊表示,原民會將與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及3家銀行簽訂行政契約,預計今年9月底上路,原保地貸款可以提供經濟產業用途(如農業設施、部落觀光、產業基地等)或是住宅用途(如自建、自購或修繕),其中住宅類貸款最長可貸30年,經濟產業類則可達15年,最高可貸金額為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