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 健保6月起放寬給付

全民健保標誌。(記者宋碧龍/攝影)
全民健保標誌。(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首位,當中三陰性乳癌僅占其中15%,但因具有高抗藥性、高轉移、高復發的特性,導致死亡率也較高,衛福部健保署自6月起,正式將「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及「PARP抑制劑」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給付項目。

現年53歲的Amanda,2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陪伴歷經6年人工生殖辛苦生下的雙胞胎長大,她在商保支持下,自費負擔逾200萬元接受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迄今預後良好。

研究顯示,具BRCA1/2基因變異合併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術後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可降低約四成侵襲性疾病及遠端疾病的發生風險。至於其他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完整術前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5年疾病惡化與腫瘤復發風險降低近四成、整體死亡率下降約三成五,且亞洲族群的效果更顯著。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陳芳銘表示,台灣逾八成乳癌病友確診時是早期,而在各乳癌亞型中,早期三陰性乳癌的惡性度較高,五年內復發風險逼近三成,尤其是「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群,更容易復發,存活率偏低。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台灣乳癌死亡率趨勢持平不降,反觀美國乳癌死亡率卻在1975至2019年間大幅下降58%,大型資料分析原因,47%來自早期治療的進步,另有25%來自篩檢、29%來自第四期藥物進展,由此可見,要真正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推廣早期篩檢診斷,關鍵更在於讓病人從一開始就接受到完整的治療。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三陰性乳癌是所有乳癌亞型中人數最少的一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癌友飽受復發與轉移之苦,而今健保放寬藥物給付,對年輕的三陰性乳癌病友意義重大,有助早期控制病況,提升預後效果。◇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等單位26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強調有效的早期治療可望降低死亡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等單位26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強調有效的早期治療可望降低死亡率。(中央社)
延伸閱讀
健保資料管理草案 完備個資隱私權
2025年05月15日 | 1個月前
健保論人計酬 專家:有4大關鍵
2025年04月28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