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極光獵人 難忘的龍形極光

「北極星探險」公司的CEO喬‧布法羅‧柴爾德(右)。(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北極星探險」公司的CEO喬‧布法羅‧柴爾德(右)。(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文/記者Michael Wing 編譯/趙孜濟

喬‧布法羅‧柴爾德(Joe Buffalo Child)最早的童年記憶,是冰冷荒涼的風景、溫暖帳篷外狼的嚎叫,以及翡翠綠的北極光——那些在地球與星空之間舞動的奇幻彩色帷幕。對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由祖父母按照傳統甸尼人(Dene)生活方式撫養長大的布法羅‧柴爾德來說,這一切宛如夢境。

日前,社群媒體上充斥著關於北極光舞動的網文;去(2024)年秋天爆發,醒目的地磁風暴,以及今年再次出現的風暴——引發了網路熱議。但對於在黃刀鎮(Yellowknife)創立了追逐極光的旅遊公司「北極星探險」(North Star Adventures)的布法羅‧柴爾德來說,這些炒作意義不大。

他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西北地區,他曾拍攝到「龍形極光」的照片,這些光譜般的光芒在那裡無處不在。

當客戶問他,生活在極光常伴的環境是怎樣的體驗時,他回答:「這就像你呼吸空氣一樣平常。你覺得呼吸空氣是什麼感覺?」

2024年11月,來自新加坡的遊客到黃刀鎮觀賞北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2024年11月,來自新加坡的遊客到黃刀鎮觀賞北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2024年12月,遊客在黃刀鎮附近觀賞伴隨殘月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2024年12月,遊客在黃刀鎮附近觀賞伴隨殘月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他回憶說:「小時候,極光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從遠古時代起,極光就與我們甸尼人同在。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沒什麼新鮮的。」

談起自己的甸尼族血統,布法羅‧柴爾德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敬畏。他迫不及待的想與每週七天來到這裡的遊客,分享他珍視的文化。

他向遊客介紹,甸尼人是美洲原住民,與美國南部的納瓦霍人(Navaho)擁有相同的祖先,講同一種語言。大約3萬年前,納瓦霍人通過(白令)陸橋遷移到南方,而甸尼人留在了北方。

甸尼人的精神信仰與極光緊密相連,他們相信,祖先的靈魂居住在極光之中。

黃刀鎮附近寒冷天氣中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黃刀鎮附近寒冷天氣中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在黃刀鎮附近,一道驚豔的極光出現。(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在黃刀鎮附近,一道驚豔的極光出現。(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作為北極星探險公司的CEO60歲的布法羅‧柴爾德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甚至遠至韓國和臺灣等地的遊客(他也僱用了韓語和中文口譯員協助)。遊客們像朝聖者一樣,懷著完成畢生願望清單的熱情,來到這裡。

生意雖然興隆,但也曾經歷過低谷。他們從疫情封鎖後幾乎破產的廢墟中,正在重建。

如今,布法羅‧柴爾德時刻關注著天氣變化,迎接新團隊,帶領他們踏上北極探險之旅。驅車穿越冬日的仙境,旅程以欣賞極光的高潮圓滿收尾,一路上很少讓人失望。

布法羅‧柴爾德說,他總是希望讓遊客的旅程充滿靈魂,建立真正的聯繫。

黃刀鎮的北極星探險公司的旅遊巴士。(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黃刀鎮的北極星探險公司的旅遊巴士。(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黃刀鎮附近,極光與殘月爭輝。(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黃刀鎮附近,極光與殘月爭輝。(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他講述了撫養他長大的祖父母的故事,他們現已去世,他相信他們在極光中起舞的來世。他說,他們很快樂,並將再次相會,他這樣對遊客說。

「我可以聽到(遊客)在哭泣」,他說,並補充道,他們的旅行往往是其「畢生的夢想」。「我們的旅行不僅僅是某種景點——它更深刻、更特別。」

極光似乎從東方而來——或者更確切的說,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是地球的自轉帶我們穿過它們,它們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在地球磁極區域上空數百公里處舞動。

儘管如此,布法羅‧柴爾德的團隊仍會向東行進以迎接極光。

作為一名前土木工程學生,布法羅‧柴爾德對這片區域的每一條土路和岔口瞭如指掌。他尋找最佳觀賞地點的敏銳洞察力是他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

初寒日子裡的綠色極光絲帶。(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初寒日子裡的綠色極光絲帶。(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黃刀鎮外明亮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黃刀鎮外明亮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東行的旅程常通往龐通湖(Pontoon Lake),那裡夜空漆黑,沒有光害,湖岸線清澈無阻,是觀賞極光的理想之地。幾個月前,布法羅‧柴爾德在這裡抓拍到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照片之一,當時,遊客們靜靜的仰望天空,被湖岸邊橫跨的紅色和黃色光帶迷住了。

「看著極光和星星——以及極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那是一次不可思議的體驗。」他說。

2007年布法羅‧柴爾德創立北極星探險公司以來,該地區的極光吸引了像凱莉‧費雪(Carrie Fisher)這樣的明星,並讓黃刀鎮備受矚目。去年1月,《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節目對他進行了報導,驚歎於智慧型手機數位傳感器,捕捉和顯示人眼無法看到的色彩的神奇能力。

在漆黑的夜晚,布法羅‧柴爾德與主持人金傑‧澤(Ginger Zee)一起,捕捉到了一片絢麗綠色的剪影。

一個陰天晚上,遊客觀賞到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一個陰天晚上,遊客觀賞到的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早安美國》節目中用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顯示,設備的強大光學傳感器捕捉到了極光的鮮豔色彩。(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早安美國》節目中用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顯示,設備的強大光學傳感器捕捉到了極光的鮮豔色彩。(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難忘,龍形極光

極光就像布法羅‧柴爾德一生的旅伴,他說自己無法選擇出一個「最喜歡的」目擊景象。但在他拍攝的數萬張照片中,他說2019年在一片嶙峋山脊上出現的「龍形極光」最令人難忘。

「我抓拍到了龍的身體和頭部,你可以看到龍頭的眼睛和牙齒。太不可思議了」,他說,「就像整條龍的身體降臨到地球上。」

喬‧布法羅‧柴爾德於2019年拍攝的「龍形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喬‧布法羅‧柴爾德於2019年拍攝的「龍形極光」。(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布法羅‧柴爾德與極光的親密接觸,讓他自然而然的了解極光背後的科學原理:太陽噴射出的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層捕獲,這些粒子隨後聚集在北極和南極地區上空,形成覆蓋這些區域的「極光橢圓」。這些粒子呈現各種顏色,具體色調取決於它們所處的高度。

當布法羅‧柴爾德聽到有人說,在寒冷天氣下觀看極光效果最佳時,他並不同意。

「地球上的天氣系統在地球表面以上05公里」,他說,「(極光)在6001,000公里高空,與天氣無關。」

但當他在前往觀賞極光的途中與客戶分享記憶時,科學理論退居次席。他回憶起童年時光:「與祖父母在一起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的世界是這片土地和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

抬頭望去,他看到連接他與祖父母及祖先的優雅光芒。「這就是我看到極光時的感受。」

2024年10月,地磁風暴期間,紅色和黃色的極光倒映在黃刀鎮東部的龐通湖上。(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2024年10月,地磁風暴期間,紅色和黃色的極光倒映在黃刀鎮東部的龐通湖上。(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的遊客,參加北極星公司的探險之旅。(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的遊客,參加北極星公司的探險之旅。(喬‧布法羅‧柴爾德提供)

原文「Aurora Hunter Photographs ‘Dragon Aurora’ in NWT—Where Northern Lights Are Always O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延伸閱讀
漢光演習升級 落實全民防衛新戰略
2025年07月13日 | 2個月前
政院: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2025年07月13日 | 2個月前
美國研究:睡眠過量影響身心健康
2025年07月13日 | 2個月前
發1萬刺激經濟? 專家質疑削弱國力
2025年07月13日 | 2個月前
1年3起行動電源自燃 雙鐵籲隨身保管
2025年07月13日 | 2個月前
岩壁間的低語 下羚羊峽谷
2025年06月05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