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涉案詐欺為首 75%當車手

警政署。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警政署。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6月18日邀多個單位針對青少年涉案議題進行報告。警政署表示,自2020年至2024年少年犯罪人數每年約為1萬人,主要犯罪案類有詐欺、竊盜等六種,其中詐欺為首占27.7%,而涉詐角色是以車手為最高,去年約75%為車手。

依據司法院書面報告顯示,各地方法院去年受理少年調查事件約2萬8,942件,包括新收2萬3,198件,其中詐欺案件新收計8,292件,占整體新收35.74%,舊收5,744件,受理件數最多之前三所法院為新北地方法院4,987件、 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3,521件、桃園地方法院3,333件。

警政署表示,2020年至2024年的少年犯罪主要案類,計有詐欺、竊盜、一般傷害、性交猥褻、妨害秩序及毒品等六種, 約占整體少年犯罪件數之三分之二。如以個別案類觀之,自2020年起詐欺躍升為首位,所占比率逐年攀升至去年的27.7%。

值得關注的是性交猥褻案類,近五年案類占比由5.35%逐年上升至8.79%;毒品案類占比近五年則穩定下降,由近一成下降至5.35%。

若再聚焦於少年易遭吸收利用從事犯罪的兩大案類,即詐欺及妨害秩序,所占比率由2020年之26.09%, 上升至去年的32.59%,顯示少年犯罪增加,應可歸因於「成少共犯」案件持續上升,係未來防制少年犯罪需嚴肅面對的問題。

至於涉詐角色,2020年至去年均以車手角色最高,去年涉詐少年甚至有七成以上為車手,從人數來看,涉詐少年車手較2020年增加1,462人。

警政署分析,少年涉詐原因,應遭犯罪集團吸收利用,擔任最底層車手角色,而涉詐少年大多不清楚成年共犯身分,致不易溯源追查成年共犯及犯罪集團成員;另少年提供人頭帳戶部分,亦占整體涉詐少年人數之兩成至三成。而去年度,少年車手占比更再上升至75.35%,其餘自願性人頭帳戶及收簿手等兩種角色占比則未明顯上升。

至於少年涉毒案件,警政署表示,以第二級毒品最多,第三級毒品次之,共約97%至98%,其中第二級毒品人數逐年下降,種類以安非他命為最多;第三級毒品種類則以愷他命最多。◇

延伸閱讀
「無法贊同」法庭直播 司法院籲暫緩
2025年06月11日 | 1個月前
私自出租軍方土地 陸軍上尉遭起訴
2025年05月22日 | 1個月前
真學霸! 13歲越裔少年錄取百所大學
2025年05月1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