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療癒之旅 太平山森林懷古益康

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海拔約2千公尺,森林茂密,濃蔭蔽天,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在夏季是避暑勝地,而冬季則是賞雪泡溫泉好去處。太平山不只是蟲鳴鳥叫,潺潺流水,綠意盎然,還有獨樹一幟的美麗景色,能看到一望無際翻騰湧現的雲海,走在縹緲夢幻森林小徑,親近山林,洗滌身心靈俗世塵垢。
本次走訪「見晴懷古步道」和「鳩之澤」,如果大家時間寬裕,還可以安排太平山深度兩日遊,順道去欣賞臺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
見晴懷古步道
2014年見晴古道被評選為全球最美的28條小徑之一,自此聲名大噪,見晴美景遠近馳名!
太平山有很多珍貴林木,檜木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治時代是有名的林場,與阿里山、八仙山合稱臺灣三大林場。見晴懷古步道又稱見晴古道,是伐木時期的「見晴線運材軌道」,全長5.5公里,不過因為後段坍塌封閉,只開放0.9公里。
步道上保有昔日林場遺跡,譬如布滿青苔的鐵軌,但是隨時有塌落的危險,如今僅作為歷史價值觀賞;步道上還有運材臺車的輪軸及轉轍器,見晴古道依稀可以見證往昔伐木榮景。
高海拔山區氣候多變,天氣晴晴雨雨千變萬化,濃霧說來就來,只見前面一片白茫茫,走在霧濛濛森林裡,有時候湧現瑰麗雲海,身在雲霧之上,看不清崇山峻嶺景致,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於是取名「見晴」。
走著走著,天空突然雲開見日,陽光透過葉縫灑進林間,眼前頓時清亮了起來,遠眺廣闊蘭陽平原以及奇峰崢嶸的山稜線,群山層巒疊嶂,非常壯觀!
平緩步道有木棧橋、繩索吊橋、山澗流水,蓄積成小池,增加沿途景觀豐富度。周圍是蓊鬱山林大樹,時不時氤氳山嵐瀰漫,空氣清新,嗅聞綠林芬多精,令人神清氣爽。
鳩之澤
鳩之澤因群山環繞,多望溪穿越而形成澤地,水源充足,森林資源豐盛,成為眾多鳥類棲息地,鳥鳴聲縈繞翠谷不絕於耳,因此「鳩之澤」之名由此而來。
鳩之澤有地熱深於2,500公尺的地底,泉源來自山麓石縫滲流而出,源頭水溫約攝氏140度,泉質屬於弱鹼性碳酸氫鈉泉,泉質清澈。因此,此地也是太平山著名的溫泉勝地,享有「美人湯」之美名。
泡湯的溫度大約攝氏38~42度,溫度舒適,而且泡湯有助於放鬆抒壓,養顏美容,泡完湯後肌膚光滑細緻,分成男女裸湯、溫泉湯屋及露天溫泉區,大家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泡湯方式。
天然地熱不僅僅泡湯用途,也可以煮玉米、煮溫泉蛋,此地設有「煮蛋槽販賣部」方便遊客購買生雞蛋、生玉米、胡椒鹽和冷飲等食材,並提供煮食竹籃租借,只是為了維持水質清澈,禁止烹煮海鮮、肉類等食物。
◎ 溫泉蛋煮法:
將蛋置於竹籃內,再放入煮蛋槽,約靜置12~15分鐘後取出,再用冷水沖涼降溫後即可食用。煮玉米也是同樣的作法。
不過,順便提醒一下,煮蛋槽溫度高達攝氏90~100度,烹煮食物時要注意安全。
吃飽喝足後在涼亭小憩片刻,接著要散散步幫助消化,漫步多望吊橋直達對岸,右側是鳩之澤手作步道,左側是鳩之澤自然步道。
手作步道至今留有鳩之澤索道遺跡,早期,鳩之澤的山頂被稱為「樫木平」,舊太平山林場將木材匯流到樫木平,再利用索道自樫木平運送出去。後期開發地新太平山林場,也是有用到樫木平索道運材,全長1公里,高低差399公尺,木材自身重量利用鋼索下滑,5分鐘內就到達終點。
不過,我們去的時候手作步道在維護中不開放。導遊說,手作步道比較不好走,類似「深林」,就是像走入原始叢林,唯恐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遊客止步」。
於是大家走向自然步道,此處人造石階完整,闊葉林綠蔭蔽天,途中有觀景平臺和休憩平臺,綜觀蒼翠筆直樹林與巍峨群山綿延,居高臨下,視野遼闊。
在自然步道時發生一段小插曲,大夥有幸和山羌來個不預期的美麗邂逅,牠在林間珊珊步行,低頭啃食綠葉小草,可愛極了!想要近距離欣賞牠,我走進草叢裡,結果被學名蕁麻的「咬人貓」刺到,手腳被刺到的地方紅腫癢痛,隔一天症狀才緩解。
旅程接近尾聲,回程看到這裡倡導「綠活慢療,森林益康」的理念,就是利用大自然的素材,刺激我們的視、聽、觸、嗅等感官,讓身體與大自然對話,而達到身心舒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