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林桔春鏡頭下 臺中火車站10年前記憶

2015年林桔春(右)與臺中車站站長合影。(林桔春提供)
2015年林桔春(右)與臺中車站站長合影。(林桔春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攝影家林桔春於鐵路節(6月9日),分享了他10年前拍攝的一組照片,內容是2015年臺鐵於臺中火車站舉行的128週年慶活動。其中一張是黑色蒸汽火車DT668停靠在月臺邊,蒸氣噴吐,群眾圍繞場景。「我曾在臺灣鐵路總局審計處服務一年半,那是觀光號與光華號奔馳的年代。」林桔春說,鐵路節讓他特別有感觸,因為他自己就是臺鐵人。10年前那一天,他與當年的臺中車站站長合影留念。

臺中車站舊站座落於新站旁邊,是日治時代磚造巴洛克風格建築,於1917年完工。鐘樓矗立在主體上方,見證超過百年的風雨與人流。無論是從正門抬頭望見的對稱三角山牆與精緻飾雕,或是走進候車大廳的挑高拱門與光影交錯,都能讓人感受歷史的厚重與建築的優雅。

臺中車站舊站,座落於新站旁邊。(林桔春提供)臺中車站舊站,座落於新站旁邊。(林桔春提供)

攝影家林桔春拍攝,2015年臺鐵128週年慶活動。(林桔春提供)攝影家林桔春拍攝,2015年臺鐵128週年慶活動。(林桔春提供)
走進車站大廳的另一端,有一張老椅、幾條皮帶、磨得發亮的鞋具,以及一位正在低頭工作的擦鞋師父黃藤旺,他被譽為「臺灣國寶級擦鞋匠」,大家暱稱「阿旺師」。

阿旺師曾接受媒體採訪,分享自己年輕時隨父親學藝,數十年如一日的在車站替人擦鞋。他說,「我擦的不只是鞋,是客人要見重要人、要面試、要赴約的信心。」阿旺師的照片中,可見他專注的替外
籍旅客服務,手法俐落,眼神溫和,那是一種深耕於生活裡的職人精神。

黑色蒸汽火車DT668停靠在月臺邊。(林桔春提供)黑色蒸汽火車DT668停靠在月臺邊。(林桔春提供)

臺中火車站舉辦的128週年慶活動。(林桔春提供)臺中火車站舉辦的128週年慶活動。(林桔春提供)
林桔春的鏡頭不只記錄風景,更捕捉了「人」與「記憶」的互動。10年前的火車節活動、黃師父的擦鞋角落,還有那陪伴無數人南來北往的古老站體,皆是臺中人共同的情感記憶。◇

鐘樓矗立在臺中車站上方,見證逾百年歷史。(林桔春提供)鐘樓矗立在臺中車站上方,見證逾百年歷史。(林桔春提供)

1917年完工的臺中車站,是日本時代的磚造巴洛克風格建築,鐘樓矗立在主體上方。(林桔春提供)1917年完工的臺中車站,是日本時代的磚造巴洛克風格建築,鐘樓矗立在主體上方。(林桔春提供)

如今雖已另建新站,但老車站依然靜靜矗立,如同一位閱歷深沉的長者,在城市心臟中守望人群。(林桔春提供)如今雖已另建新站,但老車站依然靜靜矗立,如同一位閱歷深沉的長者,在城市心臟中守望人群。(林桔春提供)

臺灣國寶級擦鞋匠」黃藤旺老師父。(林桔春提供)臺灣國寶級擦鞋匠」黃藤旺老師父。(林桔春提供)

阿旺師說:「我擦的不只是鞋,是客人要見重要人、要面試、要赴約的信心。」(林桔春提供)阿旺師說:「我擦的不只是鞋,是客人要見重要人、要面試、要赴約的信心。」(林桔春提供)

蒸汽火車的鳴笛聲、老建築的磚塊紋理……都像時光盒子中未曾散去的聲音與影像。(林桔春提供)蒸汽火車的鳴笛聲、老建築的磚塊紋理……都像時光盒子中未曾散去的聲音與影像。(林桔春提供)

林桔春的鏡頭不只紀錄風景,更捕捉了「人」與「記憶」的互動。(林桔春提供)林桔春的鏡頭不只紀錄風景,更捕捉了「人」與「記憶」的互動。(林桔春提供)

十年前街頭藝人在火車站門口表演。(林桔春提供)十年前街頭藝人在火車站門口表演。(林桔春提供)

延伸閱讀
前擋隔熱紙透光率70% 明年納管新車
2025年06月30日 | 29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