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中交流防統戰 海基會:強化心理抗體

暑假將至,有學生團體規劃前往中國交流,這些以學術、文化或語言為名的交流活動,表面看似正常,實則潛藏著統戰風險,中共對台統戰手法細膩,海基會副祕書長兼發言人黎寶文提醒,學生赴中交流應提高警覺,並強調「交流可以,但不能犧牲台灣的主權與民主價值」。
海基會5月23日下午招開例行記者會,由副祕書長黎寶文主持。近年中共以教育、文化等名義積極對台統戰,許多交流活動暗藏政治意圖,黎寶文強調,台灣政府一貫支持兩岸正向交流,但堅持「交流不能有政治目的,不能傷害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也不能破壞台灣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
為強化風險控管,黎寶文呼籲師生赴中前應登入陸委會「港澳及大陸動態登錄平台」,並配合教育部規定,事先完成交流計畫申報。他強調:「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對民主社會成員最基本的風險提醒。」
媒體關注,「如果學生去了中國,中了中共統戰的毒,回來怎麼解毒?」黎寶文回應,「我們不可能完全避免這些情況發生,我們能做的是建立公民的風險辨識能力,讓他們具備更多的思辨與判斷。」他強調,台灣作為民主社會,無法也不會禁止人民自由移動,但政府可以做的是教育與揭露中共統戰手法,讓學生擁有面對統戰的「心理抗體」與自我保護能力。
黎寶文提醒,國際上許多民主國家,如美國、澳洲、歐洲多國,早已對中共滲透行動保持高度警戒,「台灣政府也是一樣的態度」。
海基會重申,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加強校園對中交流的安全機制,確保學生安全、維護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