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如漏油卡車

圖為中國房市示意圖。(AFP)
圖為中國房市示意圖。(AFP)

【記者李淨、駱亞/報導】

中國4月經濟數據顯現疲態,多項關鍵指標增速放緩,專家分析指出,數據反映中國內需疲弱、房地產行業結構性衰退及外部不確定性加劇,儘管關稅戰暫時緩和,但整體動能減弱趨勢明顯,復甦前景仍不明朗。

4月經濟數據下滑 內需疲弱成主因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5年4月,中國經濟延續下行趨勢,實體經濟面臨顯著壓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17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1%,低於3月的5.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低於3月的7.7%。

無論是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均同比下降,表明經濟下行已波及各類市場主體,經濟活力明顯減弱。

在41個工業大類中,有2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下滑。其中,汽車製造業同比大幅下滑31.8%,成為重災區。617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多達448種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反映出市場需求持續疲軟,供需兩端雙雙承壓。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 Wong)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國零售總額為年內新低,顯示內需疲弱。他認為,儘管工業增加值受新能源和高端製造業拉動略超預期,但整體增速放緩反映出經濟動能不足。

時事評論員王赫認為,零售和工業產出等單項數據相對可信,因其核查難度較低,符合官方統計的保守特性。然而,他警告,GDP增長率等總體數據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可信度較低。4月數據的下滑既受關稅戰的直接衝擊,也與中國經濟長期下行趨勢疊加有關。

外部環境與關稅戰影響 加劇經濟不確定性

美中關稅戰是導致4月數據下滑的直接因素之一。儘管5月10日至11日中美協商同意大幅降低關稅,但坦言國際環境依然嚴峻。多家機構估算,關稅戰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超千萬就業人口,加劇經濟壓力。

黃大衛認為,關稅戰暫停可能刺激部分外貿訂單回流,使5~6月經濟或微幅回暖。但他警告:「內需依然疲弱,人民消費信心不足;房地產信用鏈持續惡化,地方債壓力巨大;青年與白領就業結構錯配,造成長期需求扭曲。」這些結構性問題難以在短期內修復。

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25年前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25年前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網頁擷圖)

三大「系統性風險」 復甦前景偏悲觀 

關於中國經濟是否具備官方宣稱的「韌性」,黃大衛說:「韌性尚存,但難以掩蓋全面放緩的現實。」他表示,內需疲弱、房地產拖累及青年失業率高企是三大「系統性風險」,僅靠出口或短期刺激難以化解。他比喻:「中國經濟如一輛漏油的卡車,仍在行駛,但司機強撐著說『沒問題』。」王赫則認為,所謂「經濟韌性」更多是官方宣傳話術,實際經濟運行「非常糟糕」。

黃大衛預計,關稅戰暫停可能帶來短期「假復甦」現象,第二季數據或略有改善,但若無強有力政策刺激,第三季經濟可能再度下探。◇

延伸閱讀
台大婦產科性騷醜聞連環爆
2025年05月21日 | 3天前
特供茅台 被揭背後黑灰產業
2025年05月20日 | 4天前
中共的「緊日子」在「緊」誰?
2025年05月2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