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推法庭直播 法官協會反對:法院不是秀場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有立委提出「《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事實審規範「原則不公開、例外公開」的法庭直播。對此,法官協會19日指出,法院不是秀場、當事人更不是網紅,法官審理案件靠的是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從來都不是為了博眼球、賺流量,呼籲暫緩通過修正案。

法官協會表示,目前除依法不得公開的案件外,民眾均可進入法庭旁聽開庭,同時法庭依法必須全程錄音,判決書也都可在司法院公開網站上查閱。這些都是在沒有「法庭直播」下,確保「公開審理」目的、有效監督司法的具體手段。司法公信力確實有待提升,但「法庭直播」從來不是問題所在,更不是解方,這樣的修法方向,恐怕會有「所為何來」的重大疑慮。

面對鏡頭聲淚俱下

是表演還是說出真相?

法官協會直言,事實審法庭直播可能對當事人及訴訟關係人產生心理壓力,影響參與訴訟及到庭作證的意願,從國民法官案件審理實況就可推知。同時,一旦開放法庭直播,國民法官真實身分可能被揭露,成為獵奇、肉搜的對象,其心證如果受到不當影響,「全民公審」扭曲後的判決結果,嚴重傷害無罪推定原則及被告訴訟權。

法官協會補充,而且修正案中只有被告擁有聲請權,但民事原告、刑事告訴人、被害人、證人不受惡意輿論、民粹打擾的陳述意見權與據實陳述空間同樣重要,反面思考,直視鏡頭侃侃而談、聲淚俱下,到底是表演還是講出真相?

法官協會提到,我國目前並無藐視法庭罪,無法遏止民眾翻拍法庭直播畫面後做為訴訟外不當使用,法官若擔憂負面效應而不准法庭直播,案件還沒開審,就已經各方爭論不休、被迫停審,不但模糊了公開審判及正當程序的訴訟目的,又妨礙個案的審理進度,如此,又滿足誰的公平?

所以,法官協會呼籲,缺乏具體政策評估與完整配套共識,扼殺的恐怕就是修正案希望提升的司法公信力,還望立法為民三思,暫緩通過修正案。

女法官協會也表示,輕率推行法庭直播將使法院與個案訴訟參與人及整個社會,面臨個案被「肉搜」及侵害隱私、 「全民公審」的謬誤與罪惡、社會治安的重大衝擊等問題。

女法官協會呼籲審慎評估實施時機與範圍,確保任何改革措施都能在保障基本人權、維持審判公正與司法信賴基礎上,穩健推進。◇

延伸閱讀
系列社論/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
2025年05月18日 | 1個月前
少女自殺率升高 疑與社媒有關
2025年05月18日 | 1個月前
福衛8號首顆衛星 預計10月發射升空
2025年05月16日 | 1個月前
調查:史丹佛大學裡共諜活躍
2025年05月0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