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那邦山李子與桃子 甜美的台灣味

初夏時節,走入苗栗卓蘭的馬那邦山區,濃綠枝葉間閃現出一抹抹紅潤與紫暈。(陳錦堯提供)
初夏時節,走入苗栗卓蘭的馬那邦山區,濃綠枝葉間閃現出一抹抹紅潤與紫暈。(陳錦堯提供)

【記者廖儷芬/苗栗報導】

初夏時節,走入苗栗卓蘭的馬那邦山區,濃綠枝葉間閃現出一抹抹紅潤與紫暈。這裡的桃子與李子,在海拔 800 公尺以上的清晨日照與午後雲霧包圍中,悄悄地轉紅、轉紫,一場屬於大地與時令的甜美盛宴正悄然展開。

在攝影家陳錦堯的鏡頭下,毛絨絨的桃子,仿佛掛著太陽的笑容,而李子則一串串擠滿枝頭,如晨光中的珠寶,讓人望之垂涎。這不只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一位位老農與土地共生的結晶。

在海拔 800 公尺以上的清晨日照與午後雲霧包圍中,悄悄地轉紅、轉紫。在海拔 800 公尺以上的清晨日照與午後雲霧包圍中,悄悄地轉紅、轉紫。(陳錦堯提供)
在攝影家陳錦堯的鏡頭下,毛絨絨的桃子,仿佛掛著太陽的笑容。在攝影家陳錦堯的鏡頭下,毛絨絨的桃子,仿佛掛著太陽的笑容。(陳錦堯提供)

山的滋養 果的風味

馬那邦山,為苗栗與台中交界的一座名峰,以岩壁壯麗與雲海奇觀聞名。在地質上屬於厚層砂岩與頁岩交錯,排水良好,為果樹提供穩定的根系環境。加上每日早晚溫差大,讓水果累積更多糖分與香氣。

這片果園便座落在馬那邦山山腰地段,海拔約 850 公尺,白日陽光充足,午後霧氣瀰漫,濕潤氣候讓果實保有水嫩與彈性,無需催熟便自然香甜。不同於平地果樹,這裡的桃子與李子不走「膨風」路線,而是外型不浮誇,口感卻層次豐富。

「這些是土生土長的好貨,沒灑太多藥、沒過度施肥,就靠天吃飯、靠山養果。」果園主人邊說邊翻著肩上的竹簍,裡頭裝滿剛採下、帶著果粉的李子。

在地質上屬於厚層砂岩與頁岩交錯,排水良好,為果樹提供穩定的根系環境。在地質上屬於厚層砂岩與頁岩交錯,排水良好,為果樹提供穩定的根系環境。(陳錦堯提供)
馬拉邦山山腰地段,海拔約 850 公尺,白日陽光充足,午後霧氣瀰漫,濕潤氣候讓果實保有水嫩與彈性。馬那邦山山腰地段,海拔約 850 公尺,白天陽光充足,午後霧氣瀰漫,濕潤氣候讓果實保有水嫩與彈性。(陳錦堯提供)
「這些是土生土長的好貨,沒灑太多藥、沒過度施肥,就靠天吃飯、靠山養果。」果園主人說。「這些是土生土長的好貨,沒灑太多藥、沒過度施肥,就靠天吃飯、靠山養果。」果園主人說。(陳錦堯提供)

老農的身影 是最深的甜味

在果園中,滿頭白髮的長者熟練地穿梭枝椏間,動作穩健、眼神專注。他是果園的主人,也是這片山坡最早的開墾者之一,種了一輩子果樹。「這片山路以前連摩托車都上不來,是用腳一趟趟背肥料、挑水種下來的。」

如今他仍每天清晨五點起身巡園、除草、疏果、採收,再將一籃籃飽滿果實用竹簍背下山,由家人協力分裝、裝箱。

在農舍外,坐在報紙堆旁,一顆顆挑選果實大小與色澤,細細擦拭後放入印有「高山水果」字樣的紙箱內。「現在的人講究包裝,我們還是靠眼力、靠手工,挑最甜的、最美的給客人。」

這份樸實的執著,是台灣農業的根,是每一口果肉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這片山路以前連摩托車都上不來,是用腳一趟趟背肥料、挑水種下來的。」果農說。「這片山路以前連摩托車都上不來,是用腳一趟趟背肥料、挑水種下來的。」果農說。(陳錦堯提供)
「現在的人講究包裝,我們還是靠眼力、靠手工,挑最甜的、最美的給客人。」果農說。「現在的人講究包裝,我們還是靠眼力、靠手工,挑最甜的、最美的給客人。」果農說。(陳錦堯提供)
每天清晨起身巡園、除草、疏果、採收,再將一籃籃飽滿果實用竹簍背下山,由家人協力分裝、裝箱。每天清晨起身巡園、除草、疏果、採收,再將一籃籃飽滿果實用竹簍背下山,由家人協力分裝、裝箱。(陳錦堯提供)

吃當李,吃當季,吃在地

每年五月中至六月初,是馬那邦山高山李子與桃子的盛產期。李子多為「黑龍李」、「紅寶李」等原生品種,外皮紫紅帶粉斑,內裡脆甜多汁;而桃子則因山區氣候影響,果肉細緻、甜中帶微酸,更適合當水果或製成果醬。

「吃當李」的概念,除了品味最新鮮、最天然的風味,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選擇。比起遠洋進口、冷藏數週的水果,在地當季水果能減少碳足跡,也減少包裝與保鮮劑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支持這些高山果農,不僅讓我們品嚐到台灣土地的滋味,也維繫了山林與農村的永續循環。

當馬拉邦山晨霧升起,整片山谷像沉浸在白色海洋之中,宛如仙境。當馬那邦山晨霧升起,整片山谷像沉浸在白色海洋之中,宛如仙境。(陳錦堯提供)
每年五月中至六月初,是馬拉邦山高山李子與桃子的盛產期。每年五月中至六月初,是馬那邦山高山李子與桃子的盛產期。(陳錦堯提供)
「吃當李」的概念,除了品味最新鮮、最天然的風味,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選擇。「吃當李」的概念,除了品味最新鮮、最天然的風味,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選擇。(陳錦堯提供)

雲霧中的果香,是土地的溫柔語言

從空拍圖看,馬那邦山果園緊貼著陡峭山壁,如一條條綠色絲帶在山勢間展開。當晨霧升起,整片山谷像沉浸在白色海洋之中,宛如仙境。而那藏在雲霧間的果香,是只有親臨其境才能感受到的療癒與滿足。

陳錦堯在拍攝中說:「這不是只有一顆果實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家族的堅持,一座山的養分,一段時間的醞釀。」
畫面中的桃紅與紫紅,凝聚了山林的溫度與人情味,讓每位見者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土地最原始的呼喚。

馬那邦山的桃子,讓它天然成熟,保留純粹的果香味。馬那邦山的桃子,讓它天然成熟,保留純粹的果香味。(陳錦堯提供)
成串的李子非常吸睛。成串的李子非常吸睛。(陳錦堯提供)
陳錦堯在拍攝中說:「這不是只有一顆果實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家族的堅持,一座山的養分,一段時間的醞釀。」陳錦堯在拍攝中說:「這不是只有一顆果實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家族的堅持,一座山的養分,一段時間的醞釀。」(陳錦堯提供)

吃得簡單 活得豐盛

當我們一口咬下香氣撲鼻的馬那邦山桃子、李子時,咀嚼的不只是果肉,而是一段段台灣土地上的故事。從高山到山腳,從老農到子女,一代代的汗水灌溉出這片甘甜。

今年夏天,不妨放下冷氣房的網購水果,親自走一趟山間,與大地一起深呼吸,與果農一起微笑,與味蕾一起回家。因為——吃在台灣,才是最真的幸福。

可以親自走一趟山林,與大地一起深呼吸。可以親自走一趟山林,與大地一起深呼吸。(陳錦堯提供)
支持這些高山果農,不僅讓我們品嚐到台灣土地的滋味,也維繫了山林與農村的永續循環。支持這些高山果農,不僅讓我們品嚐到台灣土地的滋味,也維繫了山林與農村的永續循環。(陳錦堯提供)
畫面中的桃紅與紫紅,凝聚了山林的溫度與人情味,讓每位見者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土地最原始的呼喚。畫面中的桃紅與紫紅,凝聚了山林的溫度與人情味,讓每位見者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土地最原始的呼喚。(陳錦堯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