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未竟之約 澎湖仍用光影與故事守候旅人

美麗、安靜的花嶼。(楊建業提供)
美麗、安靜的花嶼。(楊建業提供)

【記者廖儷芬/澎湖報導】

在過往的此刻,澎湖總是熱鬧的。海風掠過菊島,迎接來自四面八方湧入的旅人,帶著對海的渴望、對島嶼生活的嚮往。然而,今年的夏天,這片蔚藍似乎靜了些。

西嶼的清晨。西嶼的清晨。(楊建業提供)
楊建業從二崁高地拍到的花火節煙火。楊建業從二崁高地拍到的花火節煙火。(楊建業提供)
旅人,帶著對海的渴望、對島嶼生活的嚮往。然而,今年的夏天,這片蔚藍似乎靜了些。旅人,帶著對海的渴望、對島嶼生活的嚮往。然而,今年的夏天,這片蔚藍似乎靜了些。(曾佛賜提供)

出國潮的背影 留下空城般的港灣

隨著國境解封,飛往沖繩、濟州、峇里島的機票成了熱門關鍵字,澎湖的訂房率卻未見以往高峰。觀光業者坦言,五月初的預訂狀況與疫情前的同期相比明顯下滑,這座過往因海上花火節而一房難求的群島,竟在黃金檔期顯得格外安靜。

觀光業者坦言,五月初的預訂狀況與疫情前的同期相比明顯下滑,這座過往因海上花火節而一房難求的群島,竟在黃金檔期顯得格外安靜。觀光業者坦言,五月初的預訂狀況與疫情前的同期相比明顯下滑,這座過往因海上花火節而一房難求的群島,竟在黃金檔期顯得格外安靜。(陳明宗提供)
隨著國境解封,飛往沖繩、濟州、峇里島的機票成了熱門關鍵字,澎湖的訂房率卻未見以往高峰。隨著國境解封,飛往沖繩、濟州、峇里島的機票成了熱門關鍵字,澎湖的訂房率卻未見以往高峰。(陳明宗提供)

花嶼的回望 不只是「花嶼沒花」的戲言

「你沒聽過嗎?花嶼沒花、草嶼沒草、查埔嶼沒查埔、查某嶼沒查某…」
攝影家楊建業笑著回憶他第一次登上花嶼的誤解——這句澎湖歇後語像玩笑,卻也是土地上的詩意幽默。

然而他也以鏡頭證明:花嶼當然有花,經研究記錄的野生花卉超過十種。這座澎湖最西的島嶼,不僅擁有與眾不同的火山岩地質——安山岩、流紋岩、煌斑岩與火山碎屑岩交織出古老地貌,更有質樸的漁村節奏與一望無際的遼闊海景。楊建業說:「花嶼像是被時間遺忘的一筆,但它其實從沒停止呼喚人們,用腳步去理解它。」

花嶼是澎湖最西的島嶼,不僅擁有與眾不同的火山岩地質——安山岩、流紋岩、煌斑岩與火山碎屑岩交織出古老地貌。花嶼是澎湖最西的島嶼,不僅擁有與眾不同的火山岩地質——安山岩、流紋岩、煌斑岩與火山碎屑岩交織出古老地貌。(楊建業提供)
楊建業說:「花嶼像是被時間遺忘的一筆,但它其實從沒停止呼喚人們,用腳步去理解它。」楊建業說:「花嶼像是被時間遺忘的一筆,但它其實從沒停止呼喚人們,用腳步去理解它。」(楊建業提供)
楊建業鏡頭下的花嶼。楊建業鏡頭下的花嶼。(楊建業提供)

民宿光影紀實 鏡頭下的美景

而另一位攝影家曾佛賜,則用鏡頭記錄下這個夏天最適合靜靜發呆的角落——位於西衛的全新民宿。

「這間在海邊的民宿拍起來太療癒了,拍著拍著會想乾脆住下來。」曾佛賜在分享中這樣寫道。他喜歡那大片落地窗前零阻礙的大海,喜歡階梯間被窗景框住的自然構圖,也喜歡那恰到好處的家具與色調安排,沒有浮誇的裝飾,只有與陽光、海風和諧共生的節奏。

拍攝當天的光線,是一切的詩意開場。他說:「站在陽台上吹風的瞬間,會突然忘記自己是在工作。」這不只是民宿的形象照,而是一份對「海景生活提案」的凝視與呈現。

西衛全新的民宿。西衛全新的民宿。(曾佛賜提供)
曾佛賜喜歡階梯間被窗景框住的自然構圖。曾佛賜喜歡階梯間被窗景框住的自然構圖。(曾佛賜提供)
「站在陽台上吹風的瞬間,會突然忘記自己是在工作。」曾佛賜說。「站在陽台上吹風的瞬間,會突然忘記自己是在工作。」曾佛賜說。(曾佛賜提供)

以詩寫島 理事長陳明宗的日常澎湖書寫

若說攝影是澎湖的影像筆記,那澎湖縣產業創生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宗的書寫,則是一首日日更新的島嶼詩篇。他幾乎每天在社群平台發表一段段關於澎湖的觀察,語調抒情,卻藏著土地的脈動。

他寫「#與白雲結伴一起去蹓躂」,描述候鳥的漂泊、澎湖初夏的序曲;寫「#澎湖灣的懸日」,刻畫塔樓靜立、光影纏綿,像時光的見證者;他也寫「#交錯之間的偶然美學」,讓一條飛機雲與吊臂交會的畫面成為對偶然連結的深情注視。

最動人的是他對天人菊的描寫。「天人菊不畏風霜,在鹽霧與烈日的洗禮下依舊昂首挺立…」這種對在地花卉的詩意詮釋,不只是一篇植物誌,更像是對澎湖精神的一次提煉。

若說攝影是澎湖的影像筆記,那澎湖縣產業創生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宗的書寫,則是一首日日更新的島嶼詩篇。若說攝影是澎湖的影像筆記,那澎湖縣產業創生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宗的書寫,則是一首日日更新的島嶼詩篇。(陳明宗提供)
「澎湖灣的懸日」,刻畫塔樓靜立、光影纏綿,像時光的見證者。「澎湖灣的懸日」,刻畫塔樓靜立、光影纏綿,像時光的見證者。(陳明宗提供)
陳明宗幾乎每天在社群平台發表一段段關於澎湖的觀察,語調抒情,卻藏著土地的脈動。陳明宗幾乎每天在社群平台發表一段段關於澎湖的觀察,語調抒情,卻藏著土地的脈動。(陳明宗提供)

不只是觀光 而是生活之詩

當出國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時,留下的,不是冷清,而是靜靜綻放的在地之美。從花嶼的原野風景,到民宿的光影節奏;從攝影家的日常觀察,到文字間的溫柔紀錄,澎湖的夏日依舊細緻地延展著。

或許正因人潮未至,我們更能看見——
那些不屬於煙火一瞬的熱鬧,而是恆久的守候與生長。

2025年花火節已經開始囉!2025年花火節已經開始囉!(楊建業提供)
從攝影家的日常觀察,到文字間的溫柔紀錄,澎湖的夏日依舊細緻地延展著。從攝影家的日常觀察,到文字間的溫柔紀錄,澎湖的夏日依舊細緻地延展著。(曾佛賜提供)
或許正因人潮未至,我們更能看見——   那些不屬於煙火一瞬的熱鬧,而是恆久的守候與生長。或許正因人潮未至,我們更能看見—— 那些不屬於煙火一瞬的熱鬧,而是恆久的守候與生長。(陳明宗提供)

在這片島嶼上 夏天從未缺席

這座島不需與國際城市競逐聲量,它用海風、陽光、石滬與天人菊構成的風景,早已是一場完整的展演。澎湖不急,因為它知道:總有人,會為了一朵花、一束光、一句詩,回來。

今夏,若你未曾遠行,不妨轉身回望——澎湖,依然等你。

清晨可以從西嶼看到玉山。清晨可以從西嶼看到玉山。(楊建業提供)
這座島不需與國際城市競逐聲量,它用海風、陽光、石滬與天人菊構成的風景,早已是一場完整的展演。這座島不需與國際城市競逐聲量,它用海風、陽光、石滬與天人菊構成的風景,早已是一場完整的展演。(楊建業提供)
今夏,若你未曾遠行,不妨轉身回望——澎湖,依然等你。今夏,若你未曾遠行,不妨轉身回望——澎湖,依然等你。(楊建業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