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融合教育問題多 立委、民團提三呼籲

立委林月琴(中)、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許文菁(左)17日舉行記者會。(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立委林月琴(中)、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許文菁(左)17日舉行記者會。(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立委林月琴、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17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現場,特教資源仍未到位、實務上有三個問題,因此提出三點呼籲,為提升特教人力量能與資源運用效益、強化鑑定程序之機制與效率、提供教保人員實質支持。

林月琴表示,融合教育是近年來最重要的特殊教育思潮之一,教育部有具體的支持和行動,保障特殊需求兒童進入普通班就讀的權利。在學前教育階段,今年是我國推動公幼零拒絕政策第30年。但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現場,特教資源仍未到位、實務仍有三個問題。

林月琴指出,一、 一般幼兒園老師非特教專業,在師生比吃緊的情況下,若班上另有「疑似生」,將造成額外的教保壓力,既有巡迴輔導量能亦無法回應現場實際需求,難提供完善照顧。

二、特教身分認定程序被動,教師缺乏決定評估與否權限,鑑輔結果依賴醫療評估報告,然幼兒早療聯合評估人數多、程序塞車,至少需等半年以上始能確認結果,待評估確認身分後,可能已在原班級待超過一年,若須依其身分減額需再經審核程序,提報與觀察之等待期間的教保需求,皆僅能靠學校及老師自行承擔,無充足專業資源可以協助。

三、各縣市特教中心針對助理員時數核定標準不一,各校分配運用方法不一,未能直接回饋至個別學生,且助理員二次申覆核發時間過久,經常需超過一個月,教育現場等待期苦無資源,嚴重影響教保品質。

許文菁指出,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確實有許多困境,雖然普通班近年已有調整師生比,但仍盼進一步下修;特教助理員的時數配置不足;現行制度下,幼兒園無法代替家長決定孩子的評估與否,申請資源需等待才能到位,易錯失黃金早療時機,資源空窗期讓教保人員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

延伸閱讀
特教生毆打教師 監院籲教部檢討
2025年03月1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