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電動車續航焦慮的真實定義

我最欣賞孔子的一句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知道燃油車轉型為電動車的一切,所以我擁有四輛電動汽車,並行駛了數萬英里。
由於可負擔性(尤其是受到通貨膨脹推動的高利率)、續航焦慮,及缺乏方便可靠的充電基礎設施等不利因素,電動車的轉型速度並沒有許多人預測的那麼快。在本文中,我將探討其中的因素之一,即續航焦慮。川普當選總統後承諾取消電動車補貼,這將對電動車的普及率造成更大的阻力。
我認為電動車續航焦慮的真正定義與駕駛者在兩次充電之間能行駛多遠關係不大,而是與下一個充電站的地點關係更大。電池化學的改進將延長續航里程,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輕續航焦慮,但並不會如某些人所希望的那樣澈底消除這種焦慮。
2023年,電動車行駛距離的中位數為270英里(約435公里)。而燃油引擎(內燃機,ICE)汽車行駛距離的中位數為403英里(約649公里),多出133英里。對於燃油汽車在油箱加滿汽油的情況下,在剩餘50英里的行駛距離時加油,可行駛353英里。對於電動汽車,為了保持電池健康,通常建議將電池保持在20%到80%的充電狀態,這使得電動車的平均行駛距離僅為162英里,不到燃油汽車的一半。更糟糕的是,由於電池容量與氣溫密切相關,冬季電池續航里程可能會下降10%到36%或更多,在寒冷天氣下,燃油車的續航里程減少幅度要小得多。
以下是我對不同程度的電動車續航焦慮的看法,亦即續航焦慮的程度與下一次充電的地點較有關,而與充電間隔的行駛距離關係較小。
• 低程度的續航焦慮:主要在家充電;家裡有多部車,包括燃油車;可以方便的使用特斯拉充電系統,行車路線可預測。
• 中度續航焦慮:經常在家充電,偶爾在公共充電站充電;電動車是主要交通工具;駕駛路線有一定的變化。
• 高度續航焦慮:無法在家中充電(沒有自用住宅、住在公寓,或家中電流不足以安裝II級充電器;100%在公共設施充電,電動車是主要交通工具;行駛路線多變,無法使用特斯拉充電系統。
• 極度續航焦慮:無法在家中充電;電動車是主要交通工具,行駛路線多變;行駛里程較長,位於偏遠地區,缺乏公共充電站。
歸根結底,提升電動車在充電之間的行駛里程,對緩解電動車續航焦慮的影響有限。相比之下,改善公共充電的便利性與可靠性,及縮短充電時間,對緩解續航焦慮產生更大的影響。
允許非特斯拉電動車接入便捷可靠的特斯拉充電網絡,將有助於緩解續航焦慮,而無需增加充電之間的行駛里程。然而,調查顯示,向非特斯拉車主開放特斯拉充電樁,導致大眾的整體滿意度下降。(原泉編譯)
——作者波漢卡(Geoffrey Pohanka)是波漢卡汽車集團的董事長。
原文「The Real Definition of EV Range Anxie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