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本法公聽會 立委:加重刑責防AI詐騙

AI發展對產業、社會,甚至民眾生活帶來便利,但AI的侵權、詐騙,也備受矚目。民進黨立委張雅琳16日表示,「AI基本法」應制定明確界定風險及責任分級,可參考歐盟《人工智慧法》(AI act)風險分級方式,予以不同等級監管;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AI詐騙只要有文本,給予關鍵字很快就能生成很多版本,他建議,「AI基本法」應界定並加重相關刑責。
立法院16日舉行「人工智慧基本法(AI基本法)草案」公聽會,由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主持,並邀集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人與會,共同研討AI法制發展方向與草案內容。
★相關閱讀:
學者促建立繁中大型語言模型
資訊工業策進會博士洪毓祥提到,政府應帶頭建立符合台灣法律規範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葛如鈞表示,絕對不能讓保有台灣文化的繁體中文資料庫全面被簡體中文取代。
葛如鈞表示,至今尚未有明確的主責機關統籌推動AI訓練資料治理與資料庫建立,對於想打造主權AI模型的研究機構與產業界而言,可能造成現有AI服務因資料比例偏差等問題。他認為,政府應積極研議成立國家層級AI訓練資料庫,並設計具誘因的開放資料機制。
數發部次長葉寧表示,「AI基本法」的訂定及規範,最重要的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要適合台灣現況,當前台灣在比較大的語言模型開發上有困難。繁中資料庫部分已努力在做,但需時間累積,資料治理會盡力推「標準授權條款」。
立委:應界定風險分級
張雅琳表示,「AI基本法」應明確界定風險分級及責任分類制度,因為AI不是每個用途都需高強度監管,應依據實際影響程度把風險分等級監管。她說,可參考歐盟《人工智慧法》(AI act)風險分級方式,同時也納入美國的用途、影響導向原則,例如寫文案、畫圖等,風險非常低,但司法判決、醫療診斷、求職審查,皆屬於高風險系統,因此需要明確界定風險。
洪孟楷表示,各行各業都受AI衝擊,所以要如何能夠幫助台灣產業增加競爭優勢、保障隱私、勞工權利等,並有合理規範才是關鍵。他指出,AI詐騙、威脅,只要有文本,仿照、模仿一點都不難,甚至給關鍵字,就可以一次生成8到10個版本。他認為要防範未來的可能新型犯罪,「AI基本法」應該界定並加重相關刑責。
Gogolook政府關係暨公共策略經理林意蓉則表示,如果要做好AI防詐,前期的偵測是關鍵點,不再只是被動觀測,須提前知道哪些是未來詐騙出現的場景,或是將來詐騙是以什麼形式在市面上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