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客流減少 業界悲觀

在美中關稅戰陰影下,第137屆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15日開幕,但業界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擔憂出口展會變成內銷展會。不少商家表示,參展是為了刷存在感,對開發新客戶並不抱多大希望,全看「運氣」。
今年在關稅戰的衝擊下,本屆廣交會被業界稱為「世界工廠的生死局」。很多人對外貿前景表示悲觀,並不看好廣交會,擔心會成為大型的內銷會。
★相關閱讀:
廣交會是否還值得去?
在網上,很多商家討論「廣交會是否還值得去?」有商家在小紅書上表示:「我們公司都不參加廣交會的,只參加行業性的展會。」、「廣交會現在賣攤位比賣產品賺錢。」、「參展低迷了十多年了!現在的企業,還有能力參展的,只是出於廣告目的而已,告訴外界企業還沒倒閉存在。」有的則表示,「廣交會就是中國外貿內捲第一展,但是部分頭鐵(網路流行語,意指頭像鐵一樣堅硬)的工廠確實可以繼續捲,一般企業應該避雷。」
一名福建做家具行業的商家告訴《大紀元》記者,這幾年經濟不好,上個月在深圳的家具展已經很慘澹了。他們是傳統外銷模式,做歐美市場,現在外貿業務受到了很大衝擊,他已經做好準備在第二期的廣交會「坐冷板凳」,「我們的客戶是不下工廠的,只能在展會上逮到他們,運氣好能推幾個新品給他們,證明我們還存活著,運氣更好能發掘新客戶。目前展位費也不貴,所以就一直在堅持參展。廣交會展位不好拿,一兩年沒來就被頂替了。」他說。
廣交會首日,不少人在網路上問:現場人多不多?老外多不多?訂單多不多?他們得到的答覆是:人潮還可以;但很多商家也反饋,人不多。遼寧一起重機廠參展女工作人員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在人不多,明天不知道會不會多,顧客現在沒有去年多了。」
本次廣交會,官方給出的數據是,參展企業突破3萬家,其中進口展展位數約1,600個。截至4月8日,已有近17萬名境外採購商預先註冊。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72%,金磚國家占27.4%。此外,中東國家占14.3%,歐美國家占10.5%。
但一名販賣商家資料的仲介所收集的最新參展商名錄顯示,國內參展商為24,700家企業,工廠居多。他告訴《大紀元》,「採購商數據要結束後才能出來。」
廣東中山市一照明器材廠參展工作人員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場烏克蘭、俄羅斯的客人多一些,還有黑人;德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都沒有。
據路透社報導,4月15日,一位中國醫療科技公司的高層在廣交會上表示,在美國對中國商品開徵145%關稅後,其公司在美國的訂單已經消失。「深圳開蒙集團」的行銷經理Candice Li對路透社說:「這關乎企業的存亡,因為我們60%~70%的業務都是與美國客戶合作。
許多出口商表示,他們已將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或銷售市場分散到其他地方,以避開美國市場。Apexto Electronics公司的銷售經理Henry Han表示,該公司去年進行了一項研究,看看能否將生產線轉移到越南或菲律賓,以避免受到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但這些計畫現在已經被擱置,因為這些國家也可能面臨高額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