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功 登國際期刊

台大醫院為49歲的蘇小姐(右)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大醫院為49歲的蘇小姐(右)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4月16日公布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患者也順利康復出院,台大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設計出移動式灌流系統,讓心臟從離開身體到移植進入體內都維持跳動狀態,完全消除缺血時間,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台大醫院分享心臟移植成果,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表示,傳統心臟移植手術通常需將捐贈者心臟取出後放置於低溫保存液中,以減少代謝需求,但這段「缺血時間」可能影響心臟功能與移植成功率。

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及機械輔助團隊設計的器官維護系統,透過持續灌流含氧血液,讓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狀態,消除缺血時間,更可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紀乃新表示,無缺血移植的重大意義在全程灌流心肌,消除心肌缺血,及心臟再灌流造成的傷害,提升供心全程保護,供心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持續跳動,減少因缺血導致的組織損傷,改善術後心臟功能與患者存活率。

個案49歲蘇小姐,本身有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衰竭病史,2014年因為心臟衰竭症狀在門診治療,2022年被放入移植資格,但因心臟衰竭、腳腫等情況,反覆住院打強心劑,2023年進一步安裝心室輔助器,2024年8月獲得心臟移植。

蘇小姐表示,非常感謝台大醫療團隊,過去自己躺著、坐著、站著都無法睡覺,換心臟輔助器材狀況有改善,但是身體仍無法適應,移植後一週就可以正常走路30分鐘不用停,現在更能一口氣爬四層樓,幾乎恢復正常生活。

紀乃新表示,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透過兩例連續成功的手術,驗證了該技術的可行性、安全性與有效性,並針對移植過程的技術優化與物流協調進行調整,使整體流程更為流暢。◇

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開創無缺血時間心臟不停暨移植病人慶生會。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開創無缺血時間心臟不停暨移植病人慶生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左)致贈台大醫院吉祥物給個案蘇小姐(右)。台大醫院長吳明賢(左)致贈台大醫院吉祥物給個案蘇小姐(右)。(記者賴玟茹/攝影)
延伸閱讀
室內不通風 病毒易傳播
2024年12月12日 | 4個月前
台大醫院否認院內有波波醫師
2024年11月14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