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急性痛風 這帖藥效如桴鼓

痛風好發第一蹠趾。(123RF)
痛風好發第一蹠趾。(123RF)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急性痛風發作的特徵是發病迅速、劇烈,關節疼痛通常在發作後24小時內達到高峰。急性發作通常在5~12天後開始緩解,無須干預,但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全緩解。為您介紹一帖古籍藥方,治療急性痛風療效立即。

急性痛風發作最常見於單關節,但10~40%的患者可涉及多於兩個關節。約50%的痛風病例最初受累於第一蹠趾(大腳趾)關節,大多數痛風患者最終都會波及此關節。其他常受影響關節包括中足、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肘關節和手指。大多數患者在24小時內仍會達到疼痛高峰,疼痛會在1~2週內逐漸緩解。在慢性疾病、多關節痛風或痛風石(Tophi,尿酸結晶)的人中,慢性強度不一的疼痛最為常見。 

急性痛風發作的治療旨在減輕疼痛並促進早期完全緩解。急性發作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並根據需要輔助局部冰敷和休息。通常,如果患者出現輕度至中度疼痛,且影響少於兩個不同大小的關節,則單一療法是合適的。影響多個關節的嚴重疼痛或發作可能受益於初始聯合多藥物治療。有三種第一線治療方法: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 、秋水仙鹼或全身性糖皮質激素。 

中醫不只治慢病,急症也行!

中醫治療急性痛風發作有一定的優勢,首先不會腹瀉,秋水仙鹼常需要吃到腹瀉達到最好效果,中藥不必,而且有機會一劑就緩解。我們來看看中醫治療的理論基礎: 

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有一段記載:「風溼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黃帝內經》提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中醫認為風寒溼三者相合才會有關節痛,這裡描述的關節痛,就是精準的形容急性痛風發作的症狀。中醫將關節紅腫,劇烈疼痛,不能屈伸的症狀稱為「歷節」,又急性痛風發作,疼痛劇烈,如被虎咬般,因此又稱為「白虎歷節風」,形容發炎的劇烈。 

醫聖對白虎歷節風所開出的處方「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朮二兩、桂枝四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始。」 

這裡用到「甘草、附子、白朮、桂枝」四味藥。桂枝去風,白朮去溼,附子去寒,正好去風寒溼三者,也就治療了痹痛,加上甘草調和諸藥。這劑藥方,只要照本宣科,吃一帖白虎歷節風就緩解,效如桴鼓,療效立竿見影。有人說,喝了怎沒效?那是劑量不夠,至於說要用多少,就需要一點經驗了。 

又有人問,附子這麼熱,那紅腫熱痛的關節炎喝下去還得了?因為白虎歷節風是表面發炎,裡面虛寒,這叫作「真寒假熱」,又關節常在足部,桂枝、附子同用熱力方能達到末梢。 

中藥治療後,比較不容易再發作,因為高熱量的藥物下去,尿酸的代謝會更好,所以是一舉多得,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
同期次高 3月外銷訂單年增12.5%
2025年04月22日 | 17天前
勞團盼碳費自主減量 開放工會參與
2025年04月22日 | 17天前
韓國出口嚴重萎縮 恐將衝擊半導體
2025年04月22日 | 17天前
卓揆:總預算解凍案將全送出
2025年04月22日 | 17天前
12家融資租賃業納管 最重罰千萬元
2025年04月22日 | 1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