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購「穩房市」? 分析揭中共深層盤算

中共當局力推「穩房市」,但中國多地民眾持續吐槽,房市不但不穩,房價繼續暴跌,已經失控。日前,南京又推出全面取消限售政策。有業內人士剖析了中共所稱的「穩房市」政策背後的盤算真相。
3月31日,南京市宣布全面取消房產限售政策,引發了市場與公眾的廣泛關注。南京在2017年曾實施過限售政策,即購房者在取得房產證後,需經過一定年限的「鎖倉期」才能進行轉售。
博主「徽湖說房」以此為例,分析了中共「穩房市」背後的盤算:首先,政策鬆綁的背景來自於當前中國房市的疲軟狀況。大部分大城市,尤其是2024年之後,房價已經跌回到十幾年前,市場上大量新房及二手房積壓,成交量低迷。在這樣的情況下,南京決定取消限售政策,讓原本受限的房源可以進入市場。
從表面上看,這一決策是為了改善市場供需關係,防止房市進一步過剩,並且減少二手房市場的壓力。但他指出,政府的真實目的是希望透過刺激成交量來維持房市的「存在」。政府所稱的「穩房市」,並沒有說要「穩房價」,這也是為何房市政策的焦點一直在成交量上,而不是價格的調控。
他說,隨著限售政策的解除,2017年限售政策推行之後購房的業主,無論是否有需求,都可以將其房產重新推向市場。但對於大多數業主來說,他們當初在房價高點買入,現在賣房面臨著巨大虧損。博主指出,業主若希望賣房不虧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選擇就是降價,這也是市場上二手房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原因之一。
博主認為,當前市場的需求疲軟且政府財政壓力巨大,政府希望透過提升交易量來穩定房市,並且減少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進一步穩定社會經濟。
中國財經大V「流蘇晚晴」不久前發表的文章也分析,中共政府穩房市的核心目標並非是保房價,而是為了穩定GDP的增長。根據政府的經濟目標,202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而房地產行業必須貢獻6%的GDP,這意味著房地產必須完成8兆元人民幣的銷售額,才能保證經濟不受影響。即使房價大幅下跌,只要市場成交量足夠,開發商依然能夠通過銷售大量房產來維持GDP增長。這是90%的人根本沒看懂穩房市背後的驚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