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百年趣味民俗「賽鴿笭」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文/記者蔡上海、賴友容

勇鴿揹笭,振翅高飛!你聽過「賽鴿笭」嗎?這項百年傳統民俗競技是早期臺灣南部農村,農忙之餘的娛樂,村莊之間藉此聯絡感情的活動,曾在嘉義、臺南一帶盛行,為保存珍貴無形文化資產,嘉義與臺南每年舉辦鴿笭文化季,以下為讀者一一介紹。

嘉義縣長翁章梁(左二)、義竹鄉長黃政傑等人為「賽鴿笭」文化季揭開序幕。(嘉義縣政府提供)嘉義縣長翁章梁(左二)、義竹鄉長黃政傑等人為「賽鴿笭」文化季揭開序幕。(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義竹鄉鴿笭文化季

「賽鴿笭」是嘉義縣義竹農村傳統活動,參賽的鴿子會被綁上不同尺寸的木笭,然後帶到對手的村莊放飛,鴿子必須飛回自己的村莊,過程中若停下來休息,對手村民就可以想辦法攔截,阻止鴿子抵達終點,比賽採攻守交換制,最後清點雙方飛回村莊的鴿笭數量決定勝負。

義竹鄉各地將在4月5日~27日期間舉辦多場「賽鴿笭」活動。每場村落對決期間約20天,視天候調整。訓練期間除了注意鴿子營養狀況,也要幫鴿子清潔羽毛,訓練時從小笭開始負重,慢慢加大尺寸,以訓練鴿選手的耐重飛行能力。

鴿笭多半是手工製作,懂此技術的藝師已經越來越少。(臺南市政府提供)鴿笭多半是手工製作,懂此技術的藝師已經越來越少。(臺南市政府提供)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縣長翁章梁說,過去在農閒期間,村民最熱衷於兩件事情,第一是進香祈福,第二就是舉辦「賽鴿笭」,參賽鴿子體型較壯碩,且飛行距離有限,因此訓練時需要特別用心,不僅要培養飛行能力,還要進行負重訓練,與一般常見的鴿子不太一樣。

比賽期間鴿子飛累了就會停在田間或電線桿休息,這時對手村莊的人就可拿竹竿等工具捕捉鴿子,兩村對抗過程緊張又熱鬧,歡迎大家到義竹體驗「賽鴿笭」的樂趣,感受純樸農村氣息。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精挑細選體型碩大的比賽鴿揹著鴿笭,在竹籠裡準備振翅高飛。(嘉義縣政府提供)精挑細選體型碩大的比賽鴿揹著鴿笭,在竹籠裡準備振翅高飛。(嘉義縣政府提供)

臺南市鴿笭文化季

「放粉鳥(紅腳)笭」過去盛行於新營、鹽水、學甲等地,是農民於農閒時期形成的傳統民俗活動,已有上百年歷史,臺南市政府在2014年將鴿笭文化列為市定民俗。

臺南市學甲鴿笭文創協會,創會理事長郭壬貴也是現任三慶里長,三慶里是學甲區西北角落的聚落,轄區有頂洲、紅茄與新芳三個社區,居民多從事農漁牧業,閒暇時以放粉鳥笭為娛樂,進而由紅茄、頂洲二庄頭彼此較勁,至今已沿傳百多年。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振翅高飛!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隨著傳統產業式微及人口外流,鴿友及製笭師傅凋零,競賽活動亟待振衰起敝。郭壬貴推廣鴿笭文化,協會自行發行印製鴿笭文化手冊,期望民眾更加了解此項無形資產。

揹在鴿子背上的鴿笭,過去都是純手工製,目前鹽水地區唯一製鴿笭師傅謝榮哲已退休,技術面臨失傳,除了教學紀錄,市府研以3D列印將鴿笭作品再現。

目前臺南市施放鴿笭部落數量全臺居冠,計有新營區6個、鹽水區13個、學甲區2個,共21個庄頭、12組鴿笭對抗賽。2025鴿笭季公笭賽已經展開,今年整體賽事預計6月劃下完美句點,愛好傳統民俗文化的民眾可前來參觀。◇

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振翅高飛! 義竹「賽鴿笭」文化季熱鬧登場。(嘉義縣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
兩波鋒面陸續到 9日起全台有雨
2025年04月06日 | 1天前
美關稅戰 學者:通膨不會太嚴重
2025年03月15日 | 23天前
日籍學生來台就讀大學5年增7成
2025年04月06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