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標準、拖延公布 陸中科院期刊分類惹議

中共官僚特權壟斷利益滲入學術領域,3月20日,中科院對學術期刊的分區標準在拖延了幾個月後出爐,被質疑缺乏公平,招來一片罵聲,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根據公開資料,所謂的科研期刊分區,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術期刊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在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公司制定的「JCR分區標準」,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排名前25%(含25%)的期刊被劃分在Q1區,前25%~50%(含50%)為Q2區,前50%~75%(含75%)為Q3區,
75%之後的為Q4區。
但中共中科院自己搞出一套標準,每年也公布分區,被稱為「中科院分區」標準,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以及綜合性期刊13大類,然後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分別將每個類別劃分為以下4個區:前5%的期刊為1區,6%-20%的期刊為2區,21%-50%的期刊為3區,剩下的就是4區期刊。
據中國網路消息,幾經推遲,2025中科院分區表終於在3月20日公布,隨即引發了激烈的爭議,招致中國學術界普遍反對。在「知乎」網站上,受到最多網友按讚的文章是由網名為「不務正業大橙砸」四川大學工學博士所寫的,文中批評:「各大公眾號還在宣傳什麼『權威發布』,這破玩意從頭到腳有一絲半點配得上『權威』2字嗎?」他指出,中共的分區標準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計算標準不明,「又是期刊超標指數,又是三年平均影響因子加人工調整。反正不管他怎麼標榜科學性合理性,就是不告訴你他的標準,你只能無理由服從」。
第二,
發布時間隨意改動,毫無誠信。貼文說,該分區標準原本是每年12月發布,今年改成過年後發布,中科院微信公眾號明確說2月底發布,卻又拖延到3月20日。貼文質問,「你沒權衡好利益關係,好處費沒收到位,就直接在原通知上不動聲色的把『2』改成『3』?一個村委會發布告也沒有這麼隨意的吧?」貼文批評,這個時間,大學裡那些申請科研基金的老師的申請書剛剛提交,博士、碩士的畢業論文正準備要送盲審了,這個分區標準一發布,原來論文發表在一區的,突然下降成二區、三區,申請過不了,就會影響學生畢業。
第三,榜單嚴重違背學科共識。貼文批評,該榜單把「剛創刊沒兩年的、連SCI都不是的國產期刊扶上一區TOP」,卻把之前一些權威的老牌頂刊降級到二區、三區。貼文說,這麼多年SCI老牌頂刊更受認可,是因為這些期刊的規則相對公正,並且能和國際同行業交流,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但是,中科院在沒有任何理由的前提下,「又倒退回去了」,很多科研人員付出艱辛努力、發表科研成果所在的期刊,一下子被降到二區、三區。
貼文痛罵,中科院這個分區標準「把全國的科研人員當猴耍」、「你老師(學生)科研搞得行或者不行我說了算」、「把大家耗費一兩年心血,熬了無數夜掉了無數頭髮才發表上去的老牌頂刊,扯下二區三區,跟MDPI(多學科數位出版機構)的水刊們放在一塊,那對不起你就是老登(意指老而不尊)、老王八,不要臉」;貼文批評,「把科研的水攪渾,把成果發表搞成利益交換,中科院責任至少占一半」。
還有網友說,「中科院的分類是一種意識形態控制手段」、「中科院分區就是個笑話」、「這次中科院被罵太正常了,都快沒有底線了」、「雖然中科院分區每年都挨罵,但今年到底多過分,罵上了熱搜半天下不來」。
「中科院」衝上微博熱搜後,中科院急忙撤回了剛發出來的區分榜單。網友評論:「聽說2025年的期刊分區表終於憋出來了,然後馬上又消失了, 可見這都是生意,完全不客觀,就和什麼高校排名,學科排名,首富排行榜,35以下35人啥的,都是掙錢的手段」、「這個分區,簡直和國內科研人才帽子、行政領導比例等等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