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半表半裡用柴胡

柴胡為繖形科多年生植物,為北柴胡和狹葉柴胡(南柴胡)的乾燥根或全草。臺灣作中藥用多為北柴胡。春秋兩季採挖。可治感冒咳嗽、肝膽病、偏頭痛、憂鬱症等,柴胡的應用可說是非常的廣泛。
清代大醫家張錫純對中藥柴胡做了一個總結:「味微苦,性平。稟少陽生發之氣,為足少陽主藥,而兼治足厥陰。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膽火甚熾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陽者,又能助其樞轉以透膈升出之,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寒熱者少陽外感之邪也。又謂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自能疏通胃土之鬱,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
柴胡是少陽的藥,經方(醫聖張仲景的方)裡邊用得很多,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張仲景認為是半表半裡的藥,例如胃屬陽(表),脾屬陰(裡),兩者存在關係就是半表半裡。
治肝病用柴胡:在經方中,柴胡常用作疏肝,肝屬木,木需要疏通,木不能鬱,樹木若不修剪,枝葉長太密,果子長不好,所以要修剪,枝幹不能多,陽光能夠進去,也就是肝喜條達,不喜鬱,就要用柴胡作為治肝病的要藥。體格壯實的可以開到五錢,一般人開三錢,小朋友用一錢,根據不同的體格用不同藥量。
忽冷忽熱用柴胡:病人一下子感到冷,一下子感到熱,忽冷忽熱的現象,可以使用柴胡,因為忽冷忽熱就是邪在半表半裡,需要柴胡將邪引導出來。所有的肝、膽、胰臟、脾問題,都可考慮用柴胡。治療肝病,不論是B肝、C肝、肝癌、肝硬化、膽結石,都要使用到柴胡。
偏頭痛也用柴胡:柴胡是發表散邪的藥,能散肝膽三焦的熱邪,治寒熱、瘧疾、口苦、耳聾、頭眩、頭痛。柴胡入少陽,頭兩側有膽經、三焦、太陽經,屬少陽頭痛,所以偏頭痛,都可用柴胡。
勞症骨蒸 銀柴胡效果好
得到勞症的人,再怎麼吃、再營養的東西吃下去都不會胖、很瘦,平常體力很差,原因可能是做完化療,也可能是一直在做勞力的工作。勞症出現了以後,就會產生骨蒸,骨頭是藏骨髓的地方,藏陽之所,本來陽是不出的,但一旦陽氣外散,就是骨蒸。病人會直接闡述說他的骨頭熱,非常形象的表述出來,這時一定要使用柴胡。
骨蒸時,使用銀柴胡,效果更好。骨蒸的病人很多煩疼,肌肉關節疼痛、到處痛。一個人形瘦脈大,疲勞沒有力量,倦怠無力,就可以看得出來是骨蒸煩疼。《黃帝內經》中提到,面色青主痛,所以可以看到病人面色青。
胸脅苦滿是胸脅部脹悶,邪入少陽,少陽主膽、肝、中焦的地方,肋骨周圍非常的脹滿,如果有往來寒熱(忽冷忽熱)加上噁心、吃不下就一定要用到柴胡,還可加青皮、川芎、白芍等,這些都是行氣活血化瘀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