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未禁持有 民團籲修法補漏洞

電子煙混合依托咪酯等毒品已在校園快速擴散,引發各界重視。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表示,手機、毒品及電子煙氾濫已成校園新三害,現今毒品透過電子煙載具入侵校園狀況「非常嚴重」,堪稱是現代版的新鴉片戰爭,正在校園中發生;不只對孩子造成身心危害,對國家的未來也會造成衝擊。
依食藥署統計,喪屍煙彈(含依托咪酯的電子煙)去年1至10月驗出高達2,905件,較2023年同期年增132倍,已成為危害國人最嚴重的新型毒品。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六大團體11日共同召開記者會,並邀集立院三黨立委出席商討對策。
立委廖偉翔表示,常接獲民眾反映,目前校園有新三害,分別是手機氾濫、毒品氾濫和電子煙氾濫之危機;現今毒品透過電子煙載具入侵校園狀況非常的嚴重,根本是現代版的新鴉片戰爭,正在校園中發生。
更嚴重的是,傳出有不法分子利用電子煙作為掩飾,讓學生染上毒癮,進而成為犯罪集團的一分子,或給予其利益,讓他們在校園販售毒品。廖偉翔說,校園原本是知識殿堂,如今卻因電子煙、毒品讓孩子誤入歧途,這是社會無法容忍的;因為不只對孩子造成身心危害,對國家的未來也會造成衝擊。
立委林月琴表示,許多青少年吸毒或抽菸,都是出於好奇或因遭遇壓力等而去嘗試,因此學校不能只是懲罰,也應提供正確的健康知識和心理支持,協助孩子遇到壓力時如何紓解,甚至上癮時如何提供協助,這才能幫助學生真正遠離電子煙的誘惑。
毒品侵略要非常注意,立委陳昭姿則表示,「事實可能比我們想的都嚴重。」除了嚴格禁止電子煙及其組合原件確保不流通外,也要更積極防治。
《菸防法》修法草案有漏洞?
國健署:已強化網路平台監管
國健署3月初預告修正《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重點包括全面禁止電子煙與類菸品,並規範必要組合元件(電子煙載具);要求網路平台於24小時內移除違規電子煙廣告,違者最高罰200萬元;明確訂定沒入銷毀機制,違規產品可被回收處理。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相關措施仍存在三漏洞,含括修法雖強化販售與製造端的規範,但未明確禁止「電子煙之持有」,執法單位無法對持有者進行查緝與沒入銷毀;另未強制業者「主動監測」電子煙廣告,業者可持續利用網路行銷電子煙毒品;且限期改善機制仍存在,違規販售者可繼續販售電子煙黑市產品。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受訪表示,《菸防法》新法已實施上路近兩年,但當中並未將查緝後允許「沒入」納入,造成執法面相當多的困擾,這次修正新增「沒入」規範;此外,也要完善網路平台業者的管理機制,目的是預防錯誤資訊,不讓違法廣告繼續流通。
針對網際網路公司若表明沒有居住所、沒有辦公場所,國健署也將加強規範——必需提列法律代表,以利後續裁罰有確切對象;同時也設有限制,若未依相關規定,可裁處新台幣40萬至200萬元。
對於加強網路平台的規範,賈淑麗表示,主要是因應現今購買行為,經調查,發現超過三成的青少年購菸管道都來自網路,因此希望網路平台業者不再是「被動等著政府裁罰,而是有更多主動自律的機制。」上述草案預告期到11日為止,經蒐集、統整意見後,國健署會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吸菸有害健康!《大紀元時報》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