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育理財素養 成年大有助益

理財素養需從小培養:資深老師正在向小學生介紹美元和國際貨幣。(Shutterstock)
理財素養需從小培養:資深老師正在向小學生介紹美元和國際貨幣。(Shutterstock)

文/記者Kevin Stocklin 編譯/趙孜濟

理財素養包括用錢觀念、財務管理以及投資等。專家表示,父母可以教導孩子的眾多事物中,理財素養被證明是必備能力。

Bankrate調查透露,接受深刻理財教育的孩子,更有可能養成良好習慣,帶給他們的未來更高薪水、更佳信用、更強談判技巧以及更好的儲蓄習慣。

「如果小時候就培育理財素養,成年後更有可能獲得成功,」Bankrate資料分析師亞歷克斯·蓋利(Alex Gailey)告訴《大紀元時報》,「並不是說沒有理財素養的人就註定無望,從現在開始學習,永遠不嫌晚。」

給孩子生活指南針

調查顯示,成長過程中受過深刻理財教育的美國人,加薪談判成功的可能性高出1.5倍。受過深刻理財教育的人,49%會編列個人預算、57%會為未來儲蓄;而沒有受過理財教育的人,32%會編列個人預算、43%會為未來儲蓄。

調查也發現,整體而言,50%的男性表示他們在成長過程培養理財素養,女性則占42%。

「培育孩子理財素養,就像給了他們生活指南針。」Libertas網路創辦人、作者康納·博亞克(Connor Boyack)對《大紀元時報》表示,「這不僅關乎金錢,還關乎對權衡取捨、延遲滿足(即放棄當下獎勵,追求長遠報酬)和個人責任的理解。」

博亞克創作《塔特爾雙胞胎》(Tuttle Twins)叢書,教育孩子們金錢知識,包括通貨膨脹和投資等更複雜的概念。他說,5歲的小孩透過故事掌握這些概念,讓他們在由財務決定自由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Bankrate指出,理財素養的其他要素包括,從事一份有收入的工作、透過做家事賺零用錢、在學校學習個人理財、投資股票和債券、管理銀行帳戶、為未來大額支出編列預算、用自己的錢還債,或者只是與父母談論金錢。

理財素養還可以幫助孩子避免日後生活陷阱,如積欠的卡債(利率通常超過20%),或者薪資貸款(利率高達400%)。此外,養成按時支付帳單的習慣可以提高信用評分,讓人們以更低的利率獲得抵押貸款、汽車貸款,甚至支出更低的汽車保費。

幼年時塑造金錢觀很重要

「學校並沒有持續培育理財素養,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與他們談論金錢很重要。」蓋利建議,隨時將現實生活事件,如與孩子們一起到雜貨店購物,轉變為教育時機。

「與其只是讓孩子跟著你,不留意你做什麼,不如抓住那個時刻,教他們為什麼你要買特定物品、如何符合你的預算,或讓他們在兩個相似物品中做出選擇,並問他們為什麼選出了其中一個物品。」蓋利說。

「和你的孩子坐下來進行坦誠、相關的金錢討論,也會產生影響。」博亞克說。

他表示,年輕人近年接收的許多訊息,並未教他們個人責任的價值,如學生貸款減免,反而教導相反觀念:「別人會替你收拾殘局」;真正的責任來自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推卸責任,孩子們需要盡早學到教訓。

蓋利提到,除了學習個人責任,懂得如何做出用錢的明智選擇,似乎也與孩子長大展開職涯時,賺到更高薪有關。談薪水不僅要求更多的錢,還包括能夠評估自己的相對價值,並向雇主證明僱用你或支付更多錢留住你,對他們有利。

「年少時養成理財素養,成年後更有可能擁有更多理財信心,這可以轉化為更成功的談判結果。」她說。

原文「Teaching Kids About Money Pays Off in Adulthood, Survey Find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延伸閱讀
兩波鋒面陸續到 9日起全台有雨
2025年04月06日 | 1天前
美關稅戰 學者:通膨不會太嚴重
2025年03月15日 | 23天前
日籍學生來台就讀大學5年增7成
2025年04月06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