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傷、中風、開刀… 哪種助行器適合您?

根據個別狀況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帶輪助行器,例如肢體外傷、開刀或中風、疾病引起的不良於行,搭配適合自己的輔具。(123RF)
根據個別狀況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帶輪助行器,例如肢體外傷、開刀或中風、疾病引起的不良於行,搭配適合自己的輔具。(123RF)

文/記者徐乃義

當家中有人因髖關節手術、下肢無力或雙下肢疼痛而無法行走時,第一個想到的輔助工具往往是助行器。然而許多人普遍認為帶有輪子的助行器不夠安全,擔心會滑動失控,因此傾向選擇無輪的助行器。以下為讀者分析各種輔具功能與患者能力需求。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物理治療師張志聖表示,帶輪助行器並不一定危險,相較於一般式助行器,它在使用時無須反覆抬起,可讓步態連續,增進行走效率,且助行器的輪子為單向輪,只能固定向前,配合後方下壓式煞車,行走並不會比較不穩。當然,仍需根據個別狀況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帶輪助行器,例如肢體外傷、開刀或中風、疾病引起的不良於行,搭配適合
自己的輔具。

四種常見行動輔具

一、固定助行器

固定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固定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功能優點:支撐部分體重、協助平衡。
►能力需求:使用此種輔具,必須是雙手能支撐體重,避免單側出力,同時有力量把助行器重複抬起。

二、R型助行器

R型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R型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功能優點:較易從坐到站、支撐部分體重、協助平衡。
►能力需求:使用此種輔具,能力要求同一般助行器。

三、帶輪助行器

前輪後煞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前輪後煞助行器。(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 功能優點:不須重複抬起助行器、支撐部分體重、步態連續,能走較快。
► 能力需求:需要雙手能支撐體重,避免單側出力。對於小碎步的長者,建議使用此款,避免重複抬起助行器過於吃力。

四、助步車

助步車。(北榮桃園分院提供)助步車。(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 功能優點:輪子360度旋轉,靈活性佳。不能支撐太多體重,能提供座椅,可以中途休息。

► 能力需求:因輪子360度旋轉與座椅較小,需要使用者平衡能力佳與流暢操作煞車,不能支撐太多體重。

帶輪助行器的使用確實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特別是對於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使用者。若使用方式不當或選擇的款式不符合個人需求,反而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因此,應根據個人能力與需求,謹慎選擇合適
的助行器,以確保安全與使用效果。

助行器選擇四要點

1. 輪子穩定性:選擇帶有穩固輪子的助行器是很重要的。輪子的大小和材質會影響行走的穩定性與適用環境。大輪子較適合崎嶇、顛簸的室外路面,但不便於室內使用;而小輪子則更適合平坦地面,在室內的靈活度也較高。

2. 煞車系統:帶輪的助行器應該配有可靠的煞車系統,避免在行走時失控。應避免使用買菜車或助步車,因其體積較小,支持度比不上帶輪助行器,且四個輪子皆為萬向輪,對於腳程較慢或靈活度不足的長輩而言,意外發生的風險較高。若需要使用購物車或助步車,建議使用者應具備一定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

3. 適合的調整:助行器的高度應根據使用者的身高進行調整,雙手肘彎曲約20~30度的高度,這樣可以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背部或膝蓋受傷。

4. 正確的行走方式:使用時比較沒力氣的腳先出,跨步距離依照承重能力調整,使用者應學會正確的步態和使用技巧。例如,走路時應確保步伐穩定,並且適時使用煞車避免過快或過慢。

整體而言,帶輪的助行器本身並不會自動造成危險,只要選擇合適的型號並正確使用,就能有效提高行走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若家中長輩或行動不便者有助行器的需求,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確保所選產品符合個人狀況,進而降低跌倒風險,提高日常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5000億國安基金 最快今進場護盤
2025年04月08日 | 9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