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戰 工研院長:2方面讓危機變轉機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各界關注。工研院長劉文雄8日表示,關稅只是手段,美國最大目的想要重整貿易秩序,重點是如何找到平衡點,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則是要擺脫價格競爭、提升製程效率,「危機就會變轉機」。
工研院8日舉行「ITRI NET ZERO DAY」論壇暨特展,展出30多項技術,工研院長劉文雄也接受媒體訪問。
★相關閱讀:
劉文雄指出,近期外界高度關注的美中關稅爭議,確實引發不少企業焦慮。但他認為,在貿易摩擦升高的情勢下,更應反思台灣產業長期以來對「低價代工」的依賴,轉而強化自身技術能量與市場區隔。他強調:「我們為什麼要在紅海裡面打轉?我們要拚的是技術,是讓台灣產業可以再往前走。」
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將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協助產業度過難關與轉型,如同總統賴清德所說的內容,沉著因應,謀定而後動。
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將盡快協助廠商轉型,提升製程效率,不要只在紅海市場打轉,要有自己的利基點,讓危機變轉機,產業可以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這個時機點,大家應團結起來,共同面對這個很大的挑戰及機會。
劉文雄也提及,回顧歷史,也發生過關稅大戰,當震盪期越短、痛苦期就越短,現在最重要的是,在美國關稅政策之下,「每個人都想把陣痛縮短」,找到美國與其他國家都能同意的貿易政策。
研華:不曾把雞蛋放同一籃子
研華是工業電腦大廠,研華資深協理林美真表示,關稅給企業很多省思,也就是「分散市場」,即便美國市場占研華三成以上,但研華不曾把雞蛋放同一籃子,在全球27個國家有據點,包括日本、美國、歐洲等都有生產工廠、服務中心。
她也說,川普的關稅政策,未來是否會擴及到其他國家也跟進仿效,大家不得而知,「唯有及時因應分散市場、降低風險」,才是企業現在最需要思考的部分。研華因為市場分散,加上美國有據點及組裝線,「訂單上沒有任何影響」。
川普關稅就是要杜絕產能移轉
復盛是知名壓縮機製造商,復盛技術總監黃詣超受訪時表示,復盛在美國的市占率約5至7%,因應關稅還是要讓產品有不可取代性,關稅不論談到最後數字多少,一定還是會對成本造成衝擊。
黃詣超表示,應變方法還是會走分散市場,復盛在越南等東南亞、美國都有投資,只是川普關稅就是要杜絕產能移轉,未來仍會視情況調整。
黃詣超也說,對復盛而言,美國課徵的對等關稅最大影響是兩岸出口銷美產品,但復盛在美國有工廠,會靜待最後關稅談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