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樸溫厚的莊稼漢 怎成了中興之主?

清 陳枚《耕織圖.一耘》(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陳枚《耕織圖.一耘》(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允嘉徽

王莽當政時,民間有個擅長望氣(注)的蘇伯阿。一次蘇伯阿途經侯國舂陵(今湖北省棗陽縣)時,見到城郭鬱鬱蔥蔥,生機勃發,他一望即知這裡乃是非凡的帝王之地。到底是哪位帝王新星將要升起呢?

西漢末年,劉秀九歲時,當濟陽令的父親劉欽(漢高祖八世孫)去世,叔父劉良撫養了他。劉秀成年後身長七尺三寸,人見他美鬚眉,天庭有隱隱隆起的日角,鼻梁高挺鼻準隆起,下方是大大的嘴巴,儀表堂堂。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無心於政治,對家人重情重義。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莊稼漢,後來怎會成為漢室的中興之主呢?

天下現亡國之兆 劉秀起義

王莽新朝天鳳年中(西元14~19年),二十出頭、家境貧寒的劉秀到了長安求學,但動盪時代,還沒能學得《尚書》的深義就輟學回鄉了。

新朝地皇年間(西元20~23年9月),南陽郡遭遇嚴重饑荒,劉家也受到牽連,劉秀不得不暫避於南陽郡新野鄧晨家。當時南陽饑荒極為嚴重,獨獨劉秀的田得以收成。

地皇三年,劉秀載著收成的稻穀到宛縣去販售,在那裡他遇到了和他命運的開展關係密切的李通。李通帶著幾個人,帶著漢朝時非常風靡的預言「圖讖」去說服劉秀。「圖」是河圖,「讖」是預測未來受命帝王的文字。李通展示圖讖給劉秀看:「劉氏復起,李氏為輔」。李通判斷劉秀將是受天命復興漢室的未來帝王,李通自己則是輔臣。

清人繪東漢光武帝劉秀像。(公有領域)清人繪東漢光武帝劉秀像。(公有領域)

一開始,劉秀認為那個受命復興漢室的帝王,應是大哥劉縯(字伯升),他平日愛結交俠客也養士,未來必定能舉大事。劉秀再細想,王莽敗亡的徵兆已經頻頻出現,那時天下正亂,可能時機到了,於是他和李通一起謀劃,開始買兵和買弓箭武器。那年十月,二十八歲的劉秀與李通堂弟李軼等人在宛縣興兵。

十一月,有孛星(彗星)出現在天空「張宿」(南方七宿第五宿)的畛域,對應地上的中心——周朝首都洛陽。從「張宿」往東南行就是翼、軫分界處,對應人間楚地將有兵亂。

不久劉秀帶著追隨者回故鄉舂陵,當時兄長劉縯已開始召集人馬準備起義。鄉人看到劉秀穿著絳色將軍服、頭戴高冠現身,都說:「連一向謹慎厚道的劉秀都參與了,應該沒問題吧?」紛紛響應起義。次年正月,劉秀與其兄長劉縯起兵於舂陵,攻下南陽。後來劉秀光復漢室建都雒陽——即周地,應了天象除穢布新的變化徵兆。

劉秀雖然是從田中轉入軍中,然而他天生具有領導氣質,能說服人心,鼓舞士氣。同時他奮勇殺敵,勇奔兵卒之先。他對於部下的信任和寬容、寬待,更是許多帝王望塵莫及的。劉秀和大哥在舂陵起兵後,於昆陽一戰擊潰王莽大軍,聲名大振。

天鳳四年(西元17年),南方發生大饑荒後,綠林軍興起;地皇四年(西元23年)二月,身為劉姓宗室(景帝)後代的劉玄被起義的綠林軍擁立為帝,建元更始。然而,更始帝忌憚劉縯的威望,將其殺害。劉秀得知後,強忍悲痛,親自向更始帝請罪,絲毫不敢居功掠美,也不敢為兄長服喪,才得以倖免於難,躲過一劫,並取得更始帝的信任。

更始帝遣派劉秀以破虜將軍兼行大司馬之職,渡河鎮慰州郡。劉秀有如地方州牧一般親至河北各地考察,審核官吏的政績得失,斷理冤獄,除去王莽的苛政,恢復西漢官名。那些吏人們很喜悅,爭相帶著牛肉和酒迎接慰勞他。

當他行到邯鄲時,故趙繆王(因殺人被參奏)的兒子劉林來進見,遊說他說此時正是殲滅威脅河北的赤眉軍的好時機。劉秀問他怎麼做?劉林答道:「赤眉軍就在河東,只要決河堤任河水流灌,百萬赤眉之眾就成了水中魚了。」但是劉秀不想用這種手段制敵,默不作聲,沒有答應他。

之後劉林擁立認識的卜人王郎,偽裝「劉氏復起」的正統,即位於邯鄲。王郎又連結另一股勢力——故廣陽王之子劉接,起兵於薊中接應,搞得邯鄲城內擾亂驚恐。劉秀和隨從一行在邯鄲,住宿旅店時發現氣氛詭異,於是一路挨著餓也不敢投宿,還差點遭禁閉於城中。

後來,他們好不容易出了城,來到下博。他正惶惑著不知何去何從時,路旁一位白衣老人指點他:「努力!信都郡(即河北省)的人是更始帝的人,離此地八十里。」

劉秀一行立即快馬加鞭前往,信都太守任光開門出迎。在那裡聯合周邊郡縣招募了四千士兵,發兵出擊堂陽、貰縣,都打了勝仗。後來劉秀攻下邯鄲誅殺王郎,收繳文書,發現屬下吏人勾結王郎、毀謗他的書信,竟達數千封。當下,他就將所有信件焚毀,並寬慰部下:「讓那些心中不安的人安心吧!」

「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劉秀的仁慈、厚道胸襟在歷代開國君主中非常特出。劉秀復興漢室後,不清算異己、不殺功臣,甚至對曾經背叛他的人也能寬容對待,不但不懲罰,還繼續重用他們,這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他以武功建國,卻又極重文治,獎勵士節,體恤民艱,本人則極為崇尚節儉,被史家稱作「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建武十七年(西元41年)冬天,他回到故鄉章陵(建武六年改舂陵鄉為章陵縣),修墓園宗廟,祭祀祖先,並宴請宗族,賞賜族人。席間,族中女性長輩酒酣耳熱之際,互相笑談道:「文叔(劉秀的字)年少時為人恭謹誠信,柔和坦率,不會殷勤交際應酬,如今竟能統御天下!」光武帝劉秀聽到後,大笑道:「我也就是希望行柔和之道來治理天下!」

當時,潁川郟縣出現祥瑞吉象,有五隻五彩鳳凰同時降臨,鳳凰高達八尺,而且群鳥相隨,遍布數頃之地,盤桓十七日才離去。漢光武帝的帝業從一恭謹寬厚無大志的莊稼漢展開版圖,開創了「光武中興」、風化最美的盛世。

漢光武帝以柔和之道治理天下。圖: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公有領域)漢光武帝以柔和之道治理天下。圖: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公有領域)

光武帝中興後,《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記載:「漢光武帝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每日旭日方升,他就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斜西山,不僅如此,他還繼續「上夜班」,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治國平天下之道,直到夜半時分才就寢。皇太子見到父皇勤勞不怠,曾經進言,願他「頤愛精神」重視養生,光武帝答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光武帝人生六十二年的樂章,就在洛陽南宮批閱文件時劃下休止符,如願走完樂此不疲的人生。他叮囑為他治喪務必簡約節省,遺詔說:「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漢文帝之葬不用金銀銅錫裝飾,全用瓦器,墓穴因山而設,地面上不起封土,光武帝也效從文帝的作法。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三十二年,大興儒學、表彰氣節,他本人謙虛納下,勤勞不怠,不寵外戚,保全功臣,偃武修文,崇功報德,與民休息,致太平之世,樹立許多有益社會民生的善政。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注:古代的占候方法。由觀望雲氣(雲彩、光暈、光環、華、虹霓等光學現象)得知人事吉凶的徵兆。◇

延伸閱讀
賴清德喊話台商回鄉投資
2025年04月01日 | 2天前
緬甸強震2千死 首位台人罹難
2025年04月01日 | 2天前
傳美晶圓廠格羅方德想併聯電
2025年04月01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