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個別總額遭疑年底別生病 石崇良:不會發生

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將上路,有醫師擔憂,年末將出現拒收病人的排擠效應。健保署長石崇良20日表示,醫院個別總額是按照前一年的當地預算去分配,而非以年度為單位核算,強調將密切監測,確保醫療資源合理分配。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因各醫院管理狀況不同,推動門診減量,不能齊頭式要求各醫院都要減2%,盼藉固定各醫院額度,促進醫院自我管理,避免重複或不必要的檢查,達到門診減量效果。
對此,有醫師日前在社群平台發文,大醫院總額若用罄,恐導致醫院不願收病人、出現「年底不能生病」的排擠效應。
石崇良20日上午出席記者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醫院個別總額新制爭議,他解釋,醫院個別總額是按照前一年的當季預算進行分配,今年同季總額比去年同季成長許多,增近新台幣370億元,這筆增長預算,將依據去年的4季分布進行切分,得出今年每季預算平均將增90億元左右,各區分配有所不同,如台北區今年4季總預算將增加約50億至60億元,應該足夠讓各醫院有效運用,不會有「年底斷頭」的排擠效應。
石崇良表示,醫學中心門診占比需低於55%制度規劃,這並不會過於苛刻,像林口長庚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榮總等大型醫院,儘管病人數量龐大,都已控制在55%以下。即使有醫院門診占比達60%,也不會強求一步到位,將通過醫院總額增長率,逐步進行調整。
據報導,健保總額醫學中心申報資料門診占比最高為國泰醫院61.4%,再者是萬芳醫院59.5%、新光醫院59.1%。
石崇良表示,醫院個別總額成長率參數包含成長人數、成長人次、單價與病例組合指標(CMI),若今年門診未達標,不僅今年給付受影響,明年成長率也將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