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消息發酵 台積先救英特爾股價

台積電(TSMC)。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積電(TSMC)。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綜合報導】

市場猜測,美國川普政府可能會促成台積電(TSMC)與英特爾(Intel)之間的晶圓代工業務合作,消息讓英特爾股價近4個交易日大漲3成,不過,台積電ADR股價卻顯得較為疲軟。

對於市場的猜測,英特爾發言人拒絕置評。台積電13日回應台灣媒體,公司不評論市場傳聞。

★相關閱讀:

市場猜測,美國川普政府可能會促成台積電(TSMC)與英特爾(Intel)之間合作。(記者宋碧龍/攝影)市場猜測,美國川普政府可能會促成台積電(TSMC)與英特爾(Intel)之間合作。(記者宋碧龍/攝影)

不論如何,英特爾近期股價正面反應此消息,在過去4個交易日內上漲了29.2%,創自1987年11月2日以來,最佳的4個交易日漲幅表現。但英特爾股價在過去1年內下跌了43%,過去5年則累計下跌了63%。

不過,台積電ADR股價13日卻是下跌2.20%,收201.83美元。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11日發表確保人工智慧(AI)晶片在美製造的言論,市場認為,英特爾作為美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將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傳美方給台積電三項選擇

市場傳出,美方給台積電三項選擇,第一是台積電在美國直接建置先進封裝廠,完成一條龍服務;第二,美國政府與台積電等多家大廠,合資入股英特爾將獨立的晶圓代工事業,當中包括台積同時技術入股。

第三項選擇是,直接由先進封裝技術不輸台積電的英特爾,承接台積電在美國客戶的後續封裝訂單。

另有報導提到,台積電正在審查前述三項美國提案。

成功模式、技術轉移有難度

投行貝雅公司(Baird)的分析師吉拉 (Tristan Gerra)在報告中提到,台積電可能在川普政府的促成下,在美國和英特爾合作,也就是前述的第二項選擇。英特爾將分拆其晶圓代工業務,然後將其轉變為和台積電的合資企業。這個新的合資企業,可望獲得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的補助。

前述消息並未經證實,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爆料合乎邏輯,因為若計畫一旦實施,英特爾的財務壓力將得到緩解,也能保留其製造能力。

報導說,技術方面來說,台積電的工程師需要數月時間去習慣英特爾的設備與流程,把技術轉移到英特爾有一定的難度,最終能不能把成功模式複製到英特爾身上,有待觀察。

外資法人則認為,台積電與英特爾若合作聯手,將出現「反壟斷」問題,還可能會面臨監管機構的審查。

兩家公司合資 應是最後選項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說,比起跟英特爾進行合資,對台積電而言選擇到美國擴大先進封裝或第4座晶圓廠,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純粹以產業角度而言,劉佩真說,近年英特爾先進製程推進較不順利,下單給台積電、英特爾的5奈米、4奈米、3奈米都仰賴台積電晶圓代工供應,未來若是美國促成合資,台積電協助英特爾改善先進製程,台積電技術外流疑慮會有想像空間,台積電在市場無可取代地位也會備受威脅。

劉佩真說,台積電跟英特爾合資事宜,應該是最後選項,因為這樣的選擇,對台積電這間公司可能有較不利的影響。

她說,關稅或是到美國擴大投資,反而是台積電可以掌控的事項,而且問題相對單純,台積電還可以轉嫁成本,跟客戶共同承擔增加的成本。◇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