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白袍戰將 薛仁貴

大唐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身懷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小伙子的妻子柳氏及時出面勸阻。她說:「您有絕頂才華,要等到機遇來時才能發揮。現在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在招募勇士,這是難得的時機,您為何不趁機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等您衣錦還鄉時,再遷墳也不晚。」
這時,千古聖君唐太宗率幾位開國元老與十萬唐軍,浩浩蕩蕩向高麗國進發。那個小伙子聽了妻子的話後,就投身於這支大軍張士貴的帳下。從農夫到士兵,不僅僅是人生軌跡的轉變,從此猛將如雲的大唐星空,又升起一顆耀眼的將星——薛仁貴。
素白戰袍 一馬當先
在史書中,他的第一戰就嶄露頭角。唐軍到達遼東的安地,不料一位郎將被高麗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薛仁貴二話不說,單槍匹馬衝進敵陣救援,他一刀砍下敵將的頭顱,拴在馬鞍上。迅猛凌厲的攻勢,立刻震懾住高麗士兵,竟然以為是天神下凡,個個心驚膽戰,趕緊撤兵。薛仁貴可說是一戰成名!
他們又轉戰至遼寧的安市城,高麗增派二十多萬大軍,依山結營,連綿百里,準備與唐軍決戰。薛仁貴有能力,又有殺敵立功的雄心,自告奮勇要做大軍先鋒。太宗早年征戰天下時,建立一支驍勇善戰、身著黑色戰甲的玄甲軍。薛仁貴為了能在軍中脫穎而出,速建奇功,故意反其道而行,換上不同於眾將士的素白戰袍。
晴空中突然閃過一陣雷電,唐營中的一個白袍小將,手握長戟,腰懸雙弓,一馬當先向敵軍叫陣。他怒喝敵兵,在萬軍中來回衝殺,所向披靡。唐軍乘勢進攻,斬殺高麗軍兩萬多人,大獲全勝。這場「駐蹕山大戰」,成為太宗第一次東征中,打得最精采的一仗。
薛仁貴一襲纖塵不染的白衣,成為戰火、風塵中最矚目的顏色。史書還記載,在戰鬥中,太宗遙遙望見他英勇作戰的白色身影,激賞不已,立刻詢問:「做先鋒的白衣人是誰?」屬下回答:「是薛仁貴。」於是,太宗記住了他的大名,並破格召見身分低微的薛仁貴,賞賜他馬匹、絹帛,封他為游擊將軍等官職。
幸遇明君 守衛大唐
在剛健有力的朝代,薛仁貴找到人生的最佳戰場,遇到聖明的伯樂君王,他的一身絕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也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回師途中,太宗特意把薛仁貴叫到面前,欣慰的說:「朕的將軍都老了,打算提拔年輕的將士擔任在外統領軍隊的重任,你是最適合的人選!朕不為得到遼東高興,而為得到你這位大將高興!」一代君王對一個小將,推心置腹,寄予厚望,誰聽了能不感動?這種榮耀,恐怕勝過所有功名利祿的賞賜。如果說之前薛仁貴可能為了自己而戰,但現在,薛仁貴是承載著帝王無限期許的將領,背負著整個社稷安危的重任,他將要為守護大唐而戰!
太宗有心重用薛仁貴,很快將他升遷為中郎將,負責玄武門的守衛。這一守,就守到了高宗一朝,薛仁貴也成了唐宮一員老將。一次,高宗駕幸萬年宮,夜裡突然天降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衝至玄武門。守衛的軍士嚇得只顧自己逃命。薛仁貴一心念著高宗安危,立即怒斥守兵:「哪裡有皇帝遇到危險,士兵就貪生怕死逃跑的?」他無懼滔滔洪水,冒著生命危險,以最快的速度攀上門框,向著皇宮的方向大聲疾呼。
由於及時收到警示,在萬年宮被洪水淹沒前,高宗安全逃出。他對薛仁貴非常感激,「多虧了你的呼喊,朕才避免被洪水淹。朕這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啊!」因為薛仁貴救駕有功,高宗還將自己的駿馬賞賜給他。英雄不問出處,誰能想到這個讓兩代皇帝讚賞的將軍,當年只是個窮小子呢?
薛仁貴離家從軍,果然應了妻子的話,成了一代大將軍!古語說,求人不如求己。與其乞求先祖賜予福分,不如把握機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薛仁貴夫婦,夫勇妻賢,青史留名,真是大唐一對令人敬佩的伉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