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報告:共軍聯合作戰面臨島鏈困境 不具侵台能力

陸委會最新一期中國大陸情勢報告分析,中共黨魁習近平自推動軍改以來,共軍加快現代化建設,提高在所有戰爭領域的能力,不過共軍仍存在指揮能力等重大缺陷,且 共軍聯合作戰面臨島鏈困境,不具侵台能力。
陸委會報告說,美國國防部發布2024年度「中國軍力報告」(CMPR)指出,習近平2015年全面推動軍改以來,共軍加快現代化建設,提高戰爭領域的能力, 能夠進行陸、海、空全方位以及核力量、太空、電子戰和網路空間行動的聯合部隊 但共軍仍存在重大缺陷,包括指揮能力、遠程後勤和城市作戰等方面。
報告說,共軍正在第一島鏈內外海空域測試聯合能力,不過「在第一島鏈以外的聯合作戰 能力仍然有限」,而出現島鏈困境。共軍擁有超過370艘艦船與潛艦,包括140多艘主力水面艦,規模世界第一,第四代戰機超過1,300架,印太地區數量最多,但共軍在第一島鏈 以外的聯合作戰能力仍然受限,主要是體制問題。
陸委會分析,共軍至今仍未建立一個作爲全軍多領域一體化聯合作戰爲主要依托的網絡信息體系,把不同領域作戰的軍兵種部隊 、信息與火力、作戰與保障、打仗與評估等作戰要素融爲一體,整體聯動,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使用和作戰指揮效能,進而增强體系作戰能力。
「中國軍力報告」指出,習近平加大反腐敗力度,「可能打亂解放軍實現2027 年現代化目標進程」,但共軍整體軍事戰備水準和熟練程度持續增強,軍事現代化 仍以台灣爲重點,演訓越來越注重台灣海峽的軍事突發事件,並且繼續磨練攻擊台 灣技能,同時阻滯或拒止第三方干預。
報告強調,相比共軍強化第二島鏈內遠程區域拒止能力,中共更擔心美國介入台海衝突。從近2年中共彈道與巡弋飛彈發展動向顯示,洲際和中程彈道飛彈穩定成長,2023年較前一年分別成長14.3%、30%,射程超過1,500 公里的陸基型巡弋飛彈增幅33.3%,包括長劍-10/10A、長劍-100,顯示共軍強化在第二島鏈內遠程區域拒止能力。針對台海及其周邊地區的短程彈道飛彈減少10% ,說明共軍演練次數增多而有所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