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高EQ孩子 父母有7大習慣

專家說,EQ是可以從小培養的,而培養出高EQ孩子的父母,通常會有7種習慣,也就是教導孩子的策略。(Shutterstock)
專家說,EQ是可以從小培養的,而培養出高EQ孩子的父母,通常會有7種習慣,也就是教導孩子的策略。(Shutterstock)

文/陳俊村

你可能會同意,在很多時候,EQ(情商)比IQ(智商)重要。有專家說,EQ是可以從小培養的,而培養出高EQ孩子的父母,通常會有7種習慣,也就是教導孩子的策略。

身為母親的親子關係教練暨親子互動日誌《BOUND》創辦人勞達(Reem Raouda)在「C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網站撰文說,在當今生活步調快、追求成就的世界中養育孩子並非易事。雖然很多父母關心孩子的成績和課外活動,但他們很容易忽略的技能之一是EQ。

EQ不僅能幫助孩子在社交方面表現出色,還可以幫助他們成長為有彈性、有同理心和成功的成年人,能夠自信的應對挑戰、發展有意義的關係,並過著充實的生活。

勞達表示,她花費多年研究兩百多對親子關係,而且她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養成健康的習慣。她發現,高EQ孩子的父母,很早就採行7種強而有力的策略,來教導他們:

示範處理自己情緒

這些父母會經由口頭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很沮喪」或「我很高興」,藉此教導孩子如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有助於孩子將情緒視為正常現象並公開分享,而不是壓抑它們。

會跟孩子道歉

這些父母會讓孩子知道,犯錯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承擔責任是一種力量。道歉可以建立信任並表現出尊重,讓孩子感到被重視,也能塑造孩子的同理心,並教導他們如何修復關係。

了解沉默的力量

這些父母給孩子空間來處理他們的感受,並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當孩子難過的時候,他們會靜靜的坐在旁邊,無聲的安慰他們。保持沉默可以幫助孩子,更能駕馭和反思自己的情緒。

不強迫孩子 刻意表現出禮貌

一般父母通常都會要求孩子常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這些父母知道,善意和尊重是無法強迫而來的,他們不會強迫他們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相反的,他們會以身作則,相信自己的孩子會仿效。如果他們的孩子忘記說「謝謝」,他們會替孩子說。他們認為這樣的身教會隨時間持續下去。

勞達舉例說,她沒有教她6歲的兒子說「請」或「謝謝」,但他現在自己也會說,因為他時常聽她這麼說。

不會忽視孩子的憂慮

這些父母認真對待孩子的擔憂,無論是失去玩具還是與朋友發生問題。經由驗證自己的感受,他們向孩子表明情緒很重要。這培養了自我價值、情感安全和對其經驗的尊重。

讓孩子接受無聊

這些父母會讓孩子感到無聊,這有助於他們適應安靜。這培養了創造力、自我調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孩子學會享受自己獨處的時間,並在簡單的時刻找到快樂,例如:盯著車窗外而不需要電子產品螢幕。

不主動提供解決方案

教導決策的最好方法是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這些父母不會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問:「你認為我們應該做什麼?」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批判性思考、信心和獨立性。

勞達總結說,在教導孩子時,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尊重和互信的關係,因為EQ始於感到安全、被重視和被理解。◇

延伸閱讀
重拾童年 戶外活動1000小時
2024年09月09日 | 5個月前
精神科醫生 引導孩子遠離3C成癮
2024年07月29日 | 6個月前
孩子送來的 五種人生禮物
2024年05月01日 | 9個月前
前海軍陸戰隊員 教孩子自我防護
2024年03月16日 | 11個月前
該讓幼兒上學前班嗎?
2024年03月05日 | 1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