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會食安論壇 產官學分享經驗
福和會21日舉辦「2024食品安全論壇」,希望透過論壇中專家的經驗建議,從研究與實踐成果、政府政策、產業界的食安管理,讓民眾瞭解食安議題的更多面向以及與生活安全的關聯。
食安五環2.0 安全更信賴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致詞時表示,賴清德政府上任後積極推行「五環2.0食安政策」,核定「食安心-卓越深耕管理計畫」,而且行政院推動的「五打七安」,要點之一即是食品安全。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論壇中也強調,政府推動「五環2.0食安政策」,即源頭管理、整合產製銷鏈、中央地方合作稽查檢驗、輔導教育、全民監督食安,希望打造更讓全國民眾信賴的食品安全。
回顧過去政府「食安五環」的政策與施行,許輔舉民眾關心的蔬菜農藥殘留問題為例說明,政府推動田間農作物質譜快篩,從108年試辦至112年底,共抽驗91,169件,查驗出7,622件不合格農產品,在上市前把關攔截。另外,關於豬肉食安問題,許輔也以數據說明,自103年至112年衛生單位邊境豬肉檢驗乙型受體素(俗稱瘦肉精),4,186件檢驗結果均未驗出。雞蛋來源,政府111年起推動洗選蛋噴印溯源,除了目前已經在各大賣場實施之外,也即將落實在各大連鎖早餐店。
食物充足 不代表健康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從氣候變遷談到糧食安全與建康,在「全球糧食安全指標」的面向中,主要談到了健康需求的飲食多樣性、營養品質等。何美鄉表示食物充足不代表健康,台灣基本上大多數民眾有夠食物,但希望吃的更健康、更保護環境。另外她也關心,海產蛋白質攝取近年有減少的趨勢,原因是因為自產減少,進口也沒有對等增加。同時,台灣民眾Omega 3的攝取量缺乏,從醫學上可能會影響的問題包括憂鬱症、兒童過動、自閉症、免疫下降、暴力傾向等。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李天健分享在「食農教育」的研就實踐。他表示,食物是地方感的象徵,也是培養地方意識、建立社區認同的重要媒介。食農教育的首先在於重新建立人與自然、土地、社區的連結。讓人對周圍的土地與人群產生信任感,進而厚實我們的存在基礎。
李天健表示,食農教育更進一步的目的是,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農業,喜歡農業,未來願意參與農業。過去是「把貨賣出去」現在是「把人帶進來」鄉村和農場變成一個展場。
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產官學演講者還包括:食品研究所長廖啓成教授說明「台灣食品產業與飲食生態的發展與挑戰」、第一名店王維君總經理分享「如何吃得安心與健康食品通路食安管理」,奇美食品盧建良營運長闡述「食品產業食安管理」、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王小星介紹「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實務」,產官學界從多面向的角度,讓大眾更了解食安相關議題的重要性。
福和會自成立以來,舉辦了包括財經論壇、健保論壇、 國際論壇、 全民國防論壇、勞動力論壇等,希望對外能成為這個台灣與國際保守社會溝通的橋樑,對內推動減少政府管制、降低不必要稅負、勞動鬆綁等等促進自由市場運作的政策,藉由集合優秀企業界的力量,將台灣建設為一個高效率、最自由,人人努力就有機會的真正寶島。
福和會重視保守價值,提倡基督精神與企業治國理念,振興經濟繁榮台灣,邁向富裕國家,尊重個人權利,維護市場自由,減少政府干預,反對激進與顛覆,反對共產主義極權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