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中國債券反彈 揭中共經濟窘境

圖為位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圖為位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Milton Ezrati

近幾年來,中國投資者正在陸續把資金投入到政府債券。這種投資行為抬高了價格,用債券數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把殖利率降到了接近歷史最低點。這個舉動令中國人民銀行(中共央行)當局感到不安,他們對漲勢逆轉及人民(特別是銀行)蒙受損失時,中國的金融穩定性會發生什麼變化表示了極大的擔憂。

然而,在中共央行深感焦慮的事實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大、更根本的擔憂,那就是如此低廉的債券殖利率將對中國經濟前景產生巨大的影響。

中國國債殖利率漲勢逆轉

中國國債殖利率下降始於一年多以前。2023年初,10年期國債殖利率約為3%。到2023年10月,買盤將殖利率逐步推低至2.7%。此後,買盤勢頭漸增,使殖利率在2月跌至2.4%,然後跌至2%,也就是今年9月時的水準。

幾乎所有經濟領域的投資資金都對這次的反彈起到了推動作用。最新數據顯示,從2023年初到8月中旬,中國債券基金成長了約39%。目前,債券投資約占中國所有基金資產的35%,而股票投資還不到10%。自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增加了約一倍。

中國人民銀行分析師們的發言基本上限定在技術範疇。他們說,殖利率已經 「明顯偏離合理的核心水準」(他們沒有解釋這種說法可能意味著什麼),他們擔心當漲勢結束並出現逆轉時,投資者將蒙受損失,許多投資者將破產,從而造成一連串的損失和金融動盪。毫無疑問,這些分析師們尤其擔心,銀行一旦走上這條道路,儲戶的命運將會走向何方。這些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

中共央行的解方無效

中共央行的解決方案就是發行更多的國債,並希望在國債進一步推低殖利率之前滿足需求。這種策略顯然不會奏效,也無法避免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大量發行國債對金融穩定造成的破壞,不亞於中共央行今天所擔心的情況。

中共央行沒有提及這一點,然而這次債券上漲顯然隱含著一個更令人擔憂、更根本的問題。中國的投資者、個人、企業和銀行從股票和實體企業等其他投資中抽身出來大力購買國債,恰恰宣告了中國經濟中的其他投資都沒有吸引力了。

長期以來,中國普通民眾將資金投入到購房和建築領域。隨著2021年開始的房地產危機及隨後房地產價格下跌,這些投資失去了吸引力,中國經濟也失去了成長的引擎。與此同時,中國民營企業看到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普遍感到失望,因此放棄了對現代化和企業擴張的投資。毫無疑問,中共黨魁習近平不久前曾公開批評民營企業主只顧利潤,而不顧共產黨的統一部署,因此那些企業主們也變得警惕起來。隨著民營企業支出的減少,中國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引擎也停滯不前。

換言之,這種大量購買債券和殖利率顯著下降的現象表明,無論是中國的普通民眾還是精明的商人,都不指望從實體經濟活動中獲得豐厚的回報。顯而易見,這是一種造成經濟成長放緩的因素,甚至可能會出現零成長。事實上,當中國老百姓和商人認識到前途渺茫,儘量迴避實體經濟活動,轉而購買債券時,他們為經濟放緩埋下了伏筆,因為同樣的悲觀預期,正在使大部分經濟體的支出停滯不前,成長放緩。

殖利率所反映的投資者預期

在許多方面,這種情況與經濟理論的一個核心原則有關。這個原則認為,一般來說,即使不是特定種類的債券,債券殖利率也反映了實體經濟的回報前景。當經濟前景良好時,人們會樂於使用自己的資本和借貸來充分利用這些前景。他們對購買債券意願的減少,提高了債券的殖利率,以反映對於實體經濟高回報的預期。當人們的預期較低時,因果關係就會發生逆轉,而這正是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困境。

中共央行有這樣的擔憂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存在的問題也比分析師們意識到或願意承認的更為嚴重。與其發行更多的債務(這種做法會帶來各種風險),中共央行不如利用其掌握的所有槓桿來刺激中國經濟。然而,奇怪的是,中共央行似乎並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最近央行種種動態表明,它不想在刺激經濟方面花費太多心思。(小標為編輯所加,信宇編譯)

——作者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特約編輯,亦是紐約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

原文「The Rally in China Bonds Says Bad Things About the CCP’s Econom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延伸閱讀
即時阻詐 金管會打詐子法出爐
2024年11月28日 | 3天前
陸5大科企 單週市值蒸發逾兆元
2024年11月28日 | 4天前
哈爾濱冰雪城 9個攤位454萬起標
2024年11月28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