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班問題多 專家:問題在奪牌思維

立委陳培瑜(前右4)、林月琴(前右3)、吳沛憶(前右5)、吳春城(前左4)、郭昱晴(前右2)11日舉行兒少運動政策座談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立委陳培瑜(前右4)、林月琴(前右3)、吳沛憶(前右5)、吳春城(前左4)、郭昱晴(前右2)11日舉行兒少運動政策座談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立委陳培瑜、林月琴、吳沛憶、吳春城、郭昱晴11日舉行兒少運動政策座談會,與會者指出,體育班的霸凌問題是因為兒少運動注重一定要贏,教練若沒有拿到好成績,明年就不會被續聘。對此,體育署長鄭世忠回應,或許未來課程能有突破性的做法,讓孩子不用上體育班就能參與運動訓練。

知名足球球評石明謹表示,他曾在一間學校針對體育班選手調查,62%曾受到老師或教練的體罰、13.8%直接被教練呼巴掌或被腳踹,體罰現象在體育班非常普遍,體罰代表身體、生活、身心是被控制的狀態,所以後續霸凌、性侵等都來自於這個團體裡面。

為何會發生呢?石明謹解釋,因為兒少運動從小注重一定要贏,大家沒聽過學生沒考上北一女、建中,老師就要被革職或離職,但體育班教練沒有拿到前幾名或冠軍,明年就不會被續聘,所以體育班選手是教練的財產,才會發生學生轉學後一年不能比賽的狀況。

陳培瑜表示,期待在未來兒少運動政策的規劃中,從教育階段開始重新型塑性別友善價值,並且對於各種侵犯兒少權益的教練與從業人員,革除過往體育署息事寧人、讓孩子們承擔大人過失的習慣。

吳春城認為,在全民運動當中,如果要帶動風氣,應該著力把缺乏運動資源、需要運動者列為重點,因為大家會習慣性加強強者,而且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的社會結構,高齡者將占人口的1/3,到了2050年更高達1/2人口。

吳沛憶表示,過去只有學校體育,但是未來的兒少體育必須要進到社區體育,新的體育部在制度、法規、預算的各層面就要有全新的思維,不能只補助學校校隊、協會,必須讓資源能夠進到社區。

林月琴提到「冰島模式」,她說,冰島當年發現超過50%的青少年有酗酒與吸食毒品問題。因此,冰島政府以鼓勵大家出去玩為宗旨,設計各式各樣的課後活動,讓青少年自由選擇,並鼓勵在週末假日踐行品德,從事正向休閒消遣。

郭昱晴提到,推行體育政策到第一線時,可能會有窒礙難行的部分,比如,有些學校有體育課、體育班、運動社團,社團是學生的興趣,體育班針對比賽、學生的競技專長,但學校場地有限,時間上的安排有無可能出現溝通問題,這需要考慮。

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創辦人劉柏君表示,兒少運動員在運動員之前是兒少,不能因為他選擇成為運動員,就剝奪他正常成長的權利,尤其是現在學校體育班的體制,孩子一進入體育班,彷彿就沒有學校的事情,教練要維護所有的一切。

鄭世忠表示,體育班的問題長期存在,這也是運動部要改變根本思維的原因;因為長期奪牌思維,社會上養成這樣的習慣,體育班一開始是為了培養精英選手、幫助弱勢團體透過體育改變家庭,但幾十年下來體育班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課業問題。

所以,鄭世忠認為,或許未來課程部分能有突破性做法,例如縮短課程時間,讓孩子不用透過體育班就能正常參與運動訓練,他贊同這樣的方式。◇

延伸閱讀
十大教育民調 逾八成關注品格教育
2024年09月30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