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潛艦延4年結案 顧立雄:因重型魚雷分批交貨
首艘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Narwhal)」(舷號711)正執行泊港測試(HAT),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預計2025年3月底至4月初開始執行海上測試(SAT),後續量產艦首批2艘構型與海鯤相同,第2批3艘則是精進升級型。
海鯤軍艦去年9月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後,目前正緊鑼密鼓進行泊港測試。海軍先前表示,海鯤艦目前泊港測試進度約介於50%到60%間,測試迄有10餘項要改進缺失。
顧立雄表示,預計2025年3月底至4月初開始執行SAT,仍會按照合約管制在2025年11月交艦。
另外,根據2025年度國防預算書顯示,海鯤號原本將於明年交艦後就會結案,但將再展延至2029年才結案。對此,顧立雄解釋,延期4年的原因是「MK-48 Mod6 AT」魚雷採分批交貨。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補充說明,海鯤建案時間為2019年至2025年,但潛艦要獲得完整戰力就必須要有戰鬥系統及必要武器,而MK-48重型魚雷就是必要武器,但近年受國際間的戰爭、供應鏈問題,魚雷將採分批供貨,因此改於2029年結案。
行政院已核定潛艦量產艦的預算,2025年至2038年匡列約新台幣2840億元。顧立雄說明,2840億元除建造款,也包括港勤及訓練設施、官兵宿舍、專案辦公室及武器系統等,並列入潛射型反艦飛彈、魚雷;因此,海鯤原型艦測試完成並交艦後,建造順序將採「2+3+2」的3階段進行,而第1階段的2艘依原型艦海鯤號建造,第2階段的3艘則屬精進升級型。
顧立雄表示,希望後續7艘量產艦能獲得立院支持,因為原型艦海鯤號加上7艘量產艦,8艘潛艦將足以產生戰略嚇阻,發揮奇襲、隱匿的效能,也因此國軍目前規劃籌獲的潛艦數量為8艘。
至於海鯤號尚未完成SAT就編列預算的原因,顧立雄說,潛艦建造的前期作業包括開標、決標等程序,加上要保留潛艦產能,確保次承包商能夠取得各國輸出許可,若等到海鯤交艦後才編列預算,恐對相關進度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針對籌獲潛艦救難艦的規劃,邱俊榮表示,未來海軍的潛艦數量將有8艘,2027年將有潛艦救難艦的完整規劃並建案,至於水下救援能量,已跟友盟國家簽訂相互救援機制,關於搜救時間及過程都有相關機制且經過驗證,確切國家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