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大地震101年 專家提醒民眾防災

【記者莊璦筠、常懷仁/綜合報導】

日本關東大地震發生至今101週年,前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9月1日向媒體表示,過去已經有研究,關東地震的週期約220年,快要發生芮氏規模8大地震之前,會有許多規模7左右地震,以古為鑑,台灣須留意東部海域有較大構造斷層,可能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希望提醒民眾防災的重要。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發生芮氏規模8.1大地震,震央位於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外海,屬於上下震動型強烈地震,造成關東地區嚴重災損,重創東京與橫濱兩大都市。

郭鎧紋解釋,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前,可以回溯到1703年的元祿關東地震,約芮氏規模8.2;在這兩起地震之間,前後約有8起規模7左右的地震發生,原以為都是不同的主震,但拉長期間看,可能只是規模8左右地震的前震,「這也打破他的觀念」。

至於台灣情況,郭鎧紋提到,台灣島嶼不大,而地震規模通常與斷層長度相關,造成九二一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約100公里、算是台灣西部最長斷層,評估發生芮氏規模8以上地震的機率不高;不過,台灣東部海域則是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交界處,斷層構造大、較有可能會有更大規模地震。

郭鎧紋說,回顧2022年,全年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數為12個;其中,台東關山、池上有兩起規模6以上地震,今年發生0403花蓮規模7.2強震之後,截至目前規模6以上地震數已達10個,

郭鎧紋表示,透過關東大地震101週年,希望提醒民眾防災重要性。

跨部會緊密合作 強化校園防災韌性

教育部與內政部9月1日共同舉辦「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教育部長鄭英耀說,藉由跨部會緊密合作,強化校園防災韌性。

鄭英耀表示,將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動全國各級學校災害防救演練,並結合一系列防災推廣活動,強化師生與民眾防災素養,才能有效預防及降低生命財產的損傷。

受氣候變遷影響,地震、暴雨、風災等天然災害頻發,所引起的影響與損失,對民眾衝擊情形也隨之擴大;教育部表示,自2003年起即以系統性運作機制推動防災教育,參考國際各國防災教育推動趨勢與做法,邀集具有災害防救經驗的學術機構共同推動,近年也結合防災科技資源與創新,開發各類災害類別數位學習教材教案及教具,並建立校園災害管理評估體系,強化學校面臨災害後調適與回復能力。

教育部表示,為提升學校師生抗災應變能力及全民災害意識,9月20日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將結合中央氣象署地震速報訊息軟體發布模擬地震訊息;其餘各公私立大專校院及幼兒園則運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以校內廣播系統、喊話器或依各校現有設施進行地震避難掩護演練,強化師生熟稔「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三步驟,提升應變處理能力。

9/20舉行全國地震防災演練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近日日本政府提出南海海槽可能發生規模9以上的地震,遇到重大規模、複合式的重大災害可能需要鄰邦協助,內政部也積極推動特種搜救隊國際救災及進行人道救援的準備。

劉世芳表示,今年國家防災日將模擬嘉義縣竹崎鄉9月20日9時21分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造成台灣西部等相關災情,將動員全國救災人力一千餘人和12個國家的專家及搜救團體共同參與,於嘉義縣及澎湖縣辦理「大規模震災消防救災動員演練」,透過實際演練驗證救災量能。

另外,中央氣象局於9月20日9時21分也同步向全國民眾發送「國家級警報」訊息,民眾手機在接獲地震警報聲響與簡訊後,請配合演練抗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國家警報9月調整門檻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8月30日表示,9月1日起,地震告警訊息發布條件,將新增芮氏規模6.5及震度3級以上地區,調整後平均每縣市約增加1.4次,預估可增加2、3秒預警應變時間,並提升警報發布的覆蓋範圍,避免漏報情形發生。◇

延伸閱讀
6.3地震 台74線大貨車劇烈搖晃嚇人
2024年08月16日 | 4個月前
防範海嘯 內政部會商整備應變作為
2024年08月16日 | 4個月前
海空運齊動 疏通花東聯外交通
2024年07月30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