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準備金新制 壽險可望省避險成本近千億元
為協助壽險業增加匯率避險策略的運作彈性,金管會29日宣布將修訂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讓各壽險公司自行選擇是否採用,要經過董事會決議後,最快9月可報金管會申請。根據保險局試算,整體壽險降低傳統避險部位的比率達20%,一年可節省984億元的避險成本,以強化財務穩定性。
金管會指出,壽險業主要銷售長年期保單,使負債存續期間非常長,在資產配置上面,壽險為了與負債存續期間、資金成本匹配,會把大量資產投資配置到國外長年期債券,但保險契約是一個射倖契約,也就是保單約定事故不會同時大量發生,並不需要將國外長期性資產立刻變現匯回。
依照歷史經驗,匯率有均值回歸的特性,觀察台灣銀行收盤即期賣出匯率,2023年1月3日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為30.745,最低點2月2日29.745,最高點10月26日32.5,到營業日最後一天12月28日匯率30.765,年底與年初僅變動0.02元,但全體壽險業付出的避險成本達到3,600億元。
金管會29日正式發布要增訂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新制,讓壽險業可以用較具彈性方式管理匯率風險跟避險成本,達到壽險業資本健全的長期目標。
此次修正有兩大重點,第一,新的準備金機制採個別公司申請核准的方式,固定提存比率從現行一年0.6%將增至1.2%;額外提存與沖抵比率,也從現行50%翻倍為100%,若有匯損可用外匯準備金完全沖抵至零,但有匯兌利益時要100%提存到準備金內。
第二,有關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提存來源,主要有五大類,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以及責任準備項下的營業損失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其他強化提存準備金;若公司申請後面四項作為提存來源,最近一期有效保險契約的負債公允價值評估數,不允許產生缺口。
針對預期效益,金管會表示,壽險每年節省下來的避險成本,必須轉列到財報「特別盈餘公積」的資本會計科目項下,來強化公司財務穩定性。根據今年7月統計資料試算,當降低傳統避險部位的比率若達5%,一年可節省246億元的避險成本支出,降低10%可省492億元、降20%可省984億元。
由於外匯準備金提存上限,新制將改為前三年平均國外投資部位(扣除其他綜合損益OCI股票、基金)的95%外匯風險值。金管會推估,壽險業若都申請新制,提存上限將拉高到9,600億元,較目前舊制的3千億元增逾3倍,而今年7月底整體壽險外匯準備金水位,大約落在2,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