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碳匯涉原民保留地 立委促淨零落實公正轉型

立委伍麗華(前排右3)、鍾佳濱(前排左3)2日舉行「從保留、造林、禁伐邁向種碳的原住民族土地: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公聽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立委伍麗華(前排右3)、鍾佳濱(前排左3)2日舉行「從保留、造林、禁伐邁向種碳的原住民族土地: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公聽會。(記者常懷仁/攝影)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立委伍麗華、鍾佳濱、洪申翰2日舉行「從保留、造林、禁伐邁向種碳的原住民族土地: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公聽會,與會者說,禁伐補償是輔助措施,有關單位應釐清原住民族在禁伐補償區域發展自然碳匯時會不會出現扞格。對此,原民會表示,只要檢測時符合規定,不會影響族人。

伍麗華表示,原住民族長期配合國家涵養山林,但土地與自然資源的利用卻處處受限,禁伐補償不應是族人對待土地的唯一方法,土地也不會只有一種利用價值。

伍麗華提到,過去質詢時指出,禁伐補償的設計與概念仍是輔助措施,有關單位應釐清原住民族於禁伐補償區域發展自然碳匯時會不會出現扞格,在保育山林生態的基礎上,將改善既有的經濟活動、促進山林產業升級,才能讓原住民族的土地創造更全面的效益。

伍麗華說明,政府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推動及管理原住民族地區內的自然碳匯,區域內新增碳匯的相關權益應與原住民族共享,而建立原住民族參與機制,是淨零行動得以落實公正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關鍵,並結合原住民族既有知識與生活經驗,讓推動淨零碳排更有效率。

台灣原住民族歷屆鄉鎮市區長總會理事長潘榮宗表示,原住民族希望在確保權益與公平的狀態下參與自然碳匯的開創,並能提升農業工作的附加價值,振興部落的產業經濟,改善生活環境,也讓下一代或到城市奮鬥的族人有返鄉就業的機會。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淨零轉型應包含減碳、增匯兩方面的策略,在企業實踐碳中和的行動上,除節能、綠電等自行減少排放措施外,剩下的碳排部分,須由碳匯抵減。

李堅明指出,原住民族與自然為伍、保育自然資源的生活智慧,擁有豐富碳匯資產,會是台灣追求淨零目標的重要解方,若以匯聚2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發展自然碳匯,至2030年,可累計為國家淨零目標提供數十萬至上百萬公噸的碳匯。

原民會表示,森林利用部分是不是會牴觸到禁伐補償的領取,其實按照現行《禁伐補償條例》及辦法規定,只要在檢測時符合覆蓋率七成以上的規定,其實是不會影響族人的森林利用、工作進行。

延伸閱讀
航太產業夯 印度盼與台灣合作
2024年07月29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