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風雲》【隋唐盛世】第一章 合久必分(貳)

晉愍帝。(新唐人電視台)
晉愍帝。(新唐人電視台)

文/章天亮

外戚問題一直是大漢四百年揮之不去的問題。東漢末年,漢靈帝駕崩後,身為大將軍的外戚何進與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爭權,兩敗俱傷。袁紹建議招西北軍閥董卓進京,東漢實際上已經滅亡,中國進入了三國時代,由此開始了長達四百年的分裂。

三國這段歷史很多人是相當熟悉的,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雖然在具體細節上,比如在人物性格的刻劃和戰爭過程的描寫方面做了很多文學性的加工,但是對整個歷史大趨勢的描述是非常準確的。從董卓進京到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再到後來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魏滅蜀、司馬家族篡位,直至後來三分歸一統,《三國演義》所呈現的整個歷史大框架是非常準確的。

三國的起始年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三國演義》的內容是從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一直講到西元280年三分歸一統。實際上魏、蜀、吳三國並存的時代只有35年,即從西元228年孫權稱帝到西元263年魏國滅蜀。這段歷史我們不做詳細介紹了,因為這個大的框架大家都很清楚。

西元265年,司馬炎廢了當時的皇帝曹奐,自己稱帝建立了西晉政權。西元280年,西晉吞併了吳,中國進入了一個非常短暫的統一時代。

司馬炎稱帝後做了兩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第一個決定就是恢復分封制度,他當時覺得魏國之所以能夠被司馬家族篡位,是因為當時魏國沒有分封藩王,來幫助保衛中央政府,所以司馬炎稱帝後就開始封王。他封了很多司馬家族的人做王,然後讓他們就國,還給他們軍隊,實際上等於重啟了戰國時期的大亂局。再一個就是司馬炎延續了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這個制度後面還會講,這樣他實際上是斷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一個平民很難通過學習和自己的努力進入政府做高官。當時的政府官員被大的家族所壟斷,等於是把漢武帝建立的那一套平民政治體制又恢復成了戰國時期的貴族政治體制。

司馬炎在統一之後,又做了十年的皇帝。他駕崩後,繼位的是他的兒子司馬衷,即晉惠帝。此人如果客氣點說,就是智商很低。當時司馬炎也有點猶豫,所以他駕崩之前就把權力移交給司馬家族,加上他的一個外戚楊駿,由楊駿跟司馬家族共同輔佐晉惠帝。

八王之亂

晉惠帝有一個老婆叫賈南風,此人因凶悍、醜陋和奸詐而聞名。她利用司馬家族和楊氏外戚之間的矛盾挑起了一場動亂,這場動亂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從西元290年持續到西元306年,前後大約十六年。特別是到了「八王之亂」後期,西元301年到西元306年,司馬家族封王的那些人互相之間帶著軍隊廝殺,一次作戰調動10萬、20萬軍隊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當時國家其實是處在分裂狀態。

戰爭過程中,北方的司馬家族覺得自己的兵力不夠,於是就與生活在更北方的匈奴人聯絡,由此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匈奴入主中原。當時在并州(今山西)一帶,有一個匈奴人叫劉淵,他是冒頓單于的後代。大漢開國六十年一直採取和親政策,所以匈奴人認為他們自己有漢人的血統,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劉,劉淵就是其中之一。

永嘉之亂

西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了漢國,他當時的國號也稱為「漢」。西元310年劉淵駕崩,他的兒子劉聰繼皇帝位,劉聰於西元311年帶兵攻陷了西晉的都城洛陽。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場大浩劫,史稱「永嘉之亂」。

當時晉朝的皇帝晉懷帝被俘,兩年之後晉懷帝被毒死。晉懷帝被俘的時候,司馬家族一個叫司馬鄴的人逃到了長安。晉懷帝被毒死之後,司馬鄴就在長安繼皇帝位,史稱晉愍帝。然後匈奴人向長安進攻,西元316年12月,晉愍帝耗盡了長安的糧食之後,向進攻的匈奴將軍劉曜投降,此人是匈奴開國皇帝劉淵的養子。西元318年2月,晉愍帝被殺,西晉滅亡。

西元311年的「永嘉之亂」後,西晉的司馬家族,包括當時的一些大的士族和那些非常有錢的官宦人家及讀書人,跟著西晉的皇室向南逃,一直逃過長江。西晉滅亡後,一個叫司馬睿的人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一個政權。 這個政權由於它的都城在洛陽東面,所以史稱東晉政權。

「永嘉之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它對中國產生了三個非常大的影響:一、文化大遷移;二、民族大融合;三、佛教大發展。

衣冠南渡

我們先說一下文化大遷移。晉室南渡的時候,很多衣冠士族,就是那些讀書人和官宦人家,遷移到了長江以南。中國文化的重心,過去一直是在黃河流域、淮河以北,但是晉室南遷之後,中原文化就隨著南遷的士族到達了長江以南,我們稱之為「衣冠南渡」。它帶動了現在的江蘇、浙江、福建、兩廣乃至華中地區的繁榮。

五胡亂華

第二個就是民族大融合。晉室南遷之後,整個中國的北方就被少數民族占據。在長江以北,當時曾經陸續出現過五個少數民族相繼在中原稱皇帝,最開始是匈奴,後來是羯族、氐族、羌族、鮮卑族,史稱「五胡亂華」。這些少數民族想要在中原地區立足,有一個必要的條件:如果他們不是在戰爭中被消滅的話,他們就必須得同化中國的文化。雖然說是「五胡亂華」,但是很多胡人對中原文化其實是非常嚮往和崇敬的。很多有作為的胡人君主也非常精通中國的儒學,他們甚至還採用中原的官制。胡人入主中原後,在生活習性上逐漸向漢人學習,這樣整個胡人被漢人同化。一個民族的標示不是血緣,而是其文化。很多民族在這個過程中,被漢民族同化,融入了漢民族中。當然漢民族也由此吸收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

佛教發展

第三個影響就是佛教的大發展。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永平年間。一個外來信仰來了之後,中國的本土信仰要做一些回應,所以當時也帶動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興起。在東漢時期,幫助劉邦開國的張良的第八世孫張道陵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鶴鳴山修煉,最後白日飛升。當時他在四川創立了五斗米道,他和後來的許旌陽、邱弘濟、葛洪被並稱為「四大天師」。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由於當時佛經的翻譯非常有限,所以大家對於佛教義理的了解也是很有限的。那時候,很多人把佛教視為道教方術的一種。同時,由於儒學和道家的理論在中國相當強勢,所以佛教是被壓制的。西晉時期,儒學開始走向衰弱,西晉的士大夫們開始喜歡談論玄理。當時他們就像我們現在舉辦沙龍一樣,大家經常在一起清談,內容主要是三本書:《老子》、《莊子》和《周易》,這些都是道家的東西。

等到晉室南遷之後,由於當時大的士族也遷到南方,所以整個北方的意識形態出現真空。北方被胡族占領,由於入主中原的這些少數民族本身並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所以他們接受起佛教來也相當容易,這是佛教得以在北方發展的一個原因。很多高僧,如:佛圖澄、釋道安、鳩摩羅什等來到中國,都是停留在中國的北方,對佛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們不僅展現出了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這些都在正史中有記載),他們翻譯的佛經也闡述了非常高深的佛理,感覺不比中國人傳統的信仰低,因此帶動了北方佛教的發展。南方佛教到了南朝時期才真正的蓬勃興起。

「永嘉之亂」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後面還將繼續詳細的闡述。
北方五個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十六個政權,所以歷史上也稱之為「五胡十六國」。這些政權之間不斷的發生戰爭,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在此過程中,北方曾出現過一次短暫的統一。有一個氐族人叫苻堅,自稱「大秦天王」,定都長安。他在中原一帶興辦儒學、破除豪強、集權中央、勸農講武,開創出一片昇平氣象,但卻非常短暫。它的東面是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西面是涼;北面是鮮卑;南面是東晉。苻堅採用王猛的策略,大概用了七年時間統一了長江以北。同時,他開始經營西域,跟西域諸國重新取得了聯繫,基本上恢復了大漢時期中國北方和西域的版圖。當他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之後,就把目光投向了長江以南,他覺得如果把偏安的東晉政權滅掉的話,中國就會重新歸於統一。於是西元383年,他發動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其實也是中華民族命運的一個分水嶺,即「統一」與「分裂」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結果如何?請看下一章《淝水之戰》。(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秦皇漢武》影片版整理而成。

https://xtfy.ntdtv.com/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出版了《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大明王朝》。◇

延伸閱讀
中共難攻臺 專家:有6理由
2023年06月04日 | 1年前
為掩蓋六四 中共洗腦大學生2週
2023年06月04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