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火車站走入歷史 啟用臨時前站
中壢火車站歷史悠久,啟用至今130年,是僅次於台北、桃園的第三大站。15日晚間10時34分臺鐵區間車1267車次停靠中壢車站,正式走入歷史。中壢火車站新站開工暨臨時前站啟用典禮16日上午舉行,交通部長李孟諺、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及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等人與會,見證臺鐵重要里程碑。
李孟諺說,中壢站去年每日達到4.7萬人次,全台第三名,鐵路地下化工程未來會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高架橋、8座車行地下道,改善上下班尖峰交通和桃園市容,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對桃園將有脫胎換骨效益,若臨時前站相關設施有改善需要,交通部與鐵道局、臺鐵會盡力完成。
鄭文燦說,中壢是第三大站,僅次於第一大站台北站及第二大站桃園站。中壢新站除了臺鐵地下化,機場線跟桃園捷運綠線也在此交會,成為地方重要的交通樞紐,A23中壢車站並預留空間,作為預辦登機服務,相關工程讓未來的中壢站麻雀變鳳凰,將不再是最醜車站,而是代表中壢的願景,也是他擔任前桃園市長及前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見。
中壢車站被評為「最醜車站」,蘇俊賓很不平。他說,當年中壢車站是為中壢14萬人服務,設計圖很美,車站以有限量體、少少資源承載完成臺鐵重要任務,小小的車站創造全台第三大人流量。未來鐵路地下化工程需要中央與地方跨領域合作,讓中壢、桃園軌道附近130萬人口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
中壢車站始於1893年清治時代,於台北到新竹間鋪築鐵路,設立中壢火車碼頭,歷經三次改建,從日治時期的木造站房到戰後鋼筋水泥站房,直到1971年完成使用中壢車站建築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