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三法 交通部:需評估可行性並具投資價值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出的「花東三法」,估計預算破兆元。不過,因為跳過一般重大建設先經可行性評估和環評等程序,引發爭議。交通部長李孟諺14日表示,用特別條例省掉評估程序並不妥,只要經評估可行、有投資價值,交通部都會支持。

針對「花東三法」,包含「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等,李孟諺14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花東三法若通過可行性評估、環評、部落諮商,且有投資價值,交通部就會支持。

李孟諺表示,特別條例並不能排除這些程序,萬一特別條例過了,結果環評沒有過,或是在部落諮商被否決,特別條例就沒有意義。

李孟諺說明,重大交通建設耗費的金額都很大,除了可行性評估以及環評,部落諮商也很關鍵。蘇花安雖已通過環評,預算也已編列,但目前還有兩個部落尚未同意,需要再溝通,花東快將經過11個部落,都要逐一諮商。

技術可行性方面,李孟諺說,據了解,國道六東延會經過生態敏感區,尤其中央山脈有七公里路段會遭遇高達70℃~150℃高溫的地熱,有施工難度,維護成本也很高。

李孟諺指出,政府以往與即將投入花東的建設經費約3,000多億元,包含目前持續進行花東鐵路全面雙軌化工程,南迴公路截彎取直已完成約80%,未來台東往高屏地區可節省約1小時車程。

他強調,已完成的蘇花改路段在4月3日花蓮強震中未受損害,也可證明預計再一年多就能動工蘇花安,未來將提供蘇澳到花蓮一條安全的準快速道路。

千萬人次國際觀光客 有機會達標

交通部今年訂定國際觀光客1,000萬人次來台目標,但上半年國際旅客來台約為345萬人次,不到目標一半。交通部長李孟諺14日接受廣播電台專訪時表示,有一點挑戰,但來台旺季在第四季,有機會達成。

李孟諺表示,在疫情前2019年,台灣國際觀光客達到最高峰,有1,186萬人次來台,2021年在全世界都封鎖下,下降到14萬人,去年解封回到685萬人次,約為疫情前六成,其中,陸客透過非觀光申請來台約22萬人次。

面對1,000萬人次目標尚未過半,李孟諺表示,有一點挑戰,但有機會,上半年已有345萬旅客,一般國外觀光客來台旅遊旺季在第四季,那時台灣的氣候比較舒適。

李孟諺補充,上半年來台旅客以日本53.5萬人次最多,其次為港澳地區,第三為韓國近50萬人次,第四為美國25萬人次,第五為馬來西亞。以往星馬旅客對台灣的休閒農場、景點都很有興趣。他表示,將鎖定東南亞、東北亞八國,再拓展印尼及印度,在當地廣告宣傳或透過網紅代言等,交通部會全力以赴。

兩岸觀光部分,去年台灣約有176萬人到中國大陸自由行,陸客以醫療、會議等非觀光簽證來台只有22萬人,相差8倍,開放程度並不對等。若對岸適度開放,例如自由行來台灣或小三通開放團客,台灣也會逐步再開放。

推動國旅方面,李孟諺表示,將結合全國13個風景區及各縣市政府,成立觀光商圈,推出100個觀光亮點,每個縣市有5~6個套裝行程,觀光署官網也設有旅宿優惠專區,提供民眾了解及選擇,希望7月暑假先衝一波國旅。◇

延伸閱讀
花東三法 藍委:沒共識716不會硬闖
2024年06月05日 | 1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