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企大規模財務造假 專家:恐致金融危機

中國「國企造假」風波擴大。專家表示,國企大規模的財務造假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的風險。(Shutterstock)
中國「國企造假」風波擴大。專家表示,國企大規模的財務造假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的風險。(Shutterstock)

【記者章洪、易如/綜合報導】

【大紀元2024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章洪、易如報導)「國企上市公司連續造假13年」,「多家國企造假,最狠的4年造假86億」,「百億國企造假,虛增收入超42億」……一起又一起的事件顯示中共「國企造假」風波擴大。專家表示,國企大規模的財務造假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的風險。

專家: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近期,中共國企財務造假的新聞頻現報端,「國企造假」一詞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廣泛討論。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因違法違規行為被開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國有企業已達21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另已有18家上市國企被實施風險警示(ST)。

對中共國企出現批量「造假」的現象,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大規模的財務造假,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的風險。」

他說,「就是說中國的國有銀行會更願意借款給那些業績更好的國企。但它如果是虛報業務、虛報財務的國企,那就代表中國的資源運作大有問題。」他說,「如果稍微擴大一點,可能還會導致(國企的)信用危機,也就是投資者與金融機構對市場的信任度會降低。」

「它(國企財務造假)可能會造成資本市場的動盪,也就是會引發國家的大幅波動,甚至導致股市的恐慌。」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也對大紀元表示,國企造假,「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對政府的信任度的流失是影響非常大」。

「因為整個社會一般覺得國企是比較安全、最保險的東西,但是最安全最保險的企業都造假,變成老百姓心裡面的惶恐。這種焦慮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國企往往也有很多境外投資者去投資,最後無論境外投資者也好,或者中國國內的股民也好,所有人都對這種官僚體制裡面的企業失去信心。」他說,「當一個市場沒有信心的話,整個經濟就難免向下行。」 (延伸閱讀:央企金店爆雷 分析:中國經濟崩壞加速)

財務造假原因:國企領導為獲取政治資本和斂財

對財務造假的原因,造假國企各有說法。《華夏時報》曾報導,新疆中泰化學公司董祕辦表示,造假增加收入是為了完成控股股東下達的營收目標。中泰化學的控股股東為新疆國資委實控企業中泰集團。

據深交所關注函披露,短短三年(2020年~2022年),中泰化學累計造假增加收入72.85億元(人民幣,下同)。處罰書顯示,僅2022年造假增加收入超42億元,資金占用涉77億元。

黃大衛認為,造假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原因,首先是「很多時候國企領導為了政治資本」,「用政治資本展現自己的能力,去獲取更高的官職」。

「國企很多都是既得利益集團,(國企)靠領導提拔。」他說,國企這幾年洗牌後,更多功利主義者依靠關係被提拔當了國企領導,「沒有才能的人進在管理層,他們不造假,根本上(業績)就沒辦法給其他人看,人們不會覺得他能勝任工作。」

他說,特別是中共疫情防控放開之後到現在五年時間,絕大部分國企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它被迫造假去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黃大衛認為,國企造假的第二個原因是,「它通過違規操作,能有一個更多的獎金、獎勵、提成」。

他表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是國企領導的一個牟利方式。「能套現能夠套利,他們就會變成了有動力去造假」。

「現在跟過去不同,赤裸裸的貪污貪腐風險比較大。通過財務造假,變相把自己持有的股份變成財富增加,或者是親屬朋友(財富的增加)。」

「他們(通過財務造假)把股價增加,然後就拋出股票。把這種腐敗的收入變成合法的收入來源,通過違規操作把錢漂白。」

孫國祥表示,文化跟道德方面也是一個因素,「中國大陸的國企,他們的管理理念到底是什麼,還是完全是為黨服務的企業,有沒有自己的文化以及這些道德?」 (延伸閱讀:美調查中共高層資產 分析:中共將現內亂)

中共處罰力度不痛不癢

近兩個月曝出的6家財務造假國企大多是具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它們通過虛構貿易等方式,虛增收入合計超160億元,導致40萬股民遭受損失。而中共監管機構處以的罰金與它們的造假金額比起來,被指不痛不癢。

網易報導,中泰化學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新疆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公司虛增收入42億元,公司僅被處500萬元罰款,對主要管理層罰款200萬元不等。中泰化學有約11萬股民。

「海峽創新」實控人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該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兩年累計虛增收入1.22億元。被處60萬元罰款,對主要管理層罰款30萬元不等。海峽創新有約3萬股民。

遼寧錦州國企錦州港公司,2018年至2021年連續4年財務造假,虛增收入86億元,公司被罰款800萬元,公司董事長被罰款400萬元。錦州港有近10萬股民。

「特發信息」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國資委,該公司在2015年到2019年,連續5年財務造假,虛增超1.7億元。最終對公司罰金800萬元,主要負責人罰款400萬元不等。深圳國企特發信息有9.88萬股民。

孫國祥說,「這種事情的爆發,一定代表的是內部監控的薄弱,監管體系的不完整。外部的監管不力,也是同樣的問題。」

「因為它是一個以黨領政的國家,又牽涉到黨政關係、綿密人脈的國企,就算有一些好像西方的法律法規,但是執法也不可能完全的執行,也就會造成法律的這種嚇阻力不足。」他說。

黃大衛表示,「一直以來其實都有查處,過去由於既得利益,互相勾結,他沒有犯政治錯誤時,沒有被舉報時,沒有有力的人去指證的話,一般來說他們不會有事。」

國企造假的金額巨大,他說,「財務造假會造成廣大的投資者的巨大損失」,「由於它們之前的(股價)虛高,現在暴跌,讓廣大老百姓的財富蒸發,讓這些錢去到一些貪腐的、造假的集團手裡邊」。 (延伸閱讀:P2P倒闭催生金融难民潮 专家:中共是主使)

國企財務造假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在國企造假風波似乎越演越烈的情況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6月4日於中共全國政協常委會上誓言:「要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孫國祥認為,「國企因為(當局政策)目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代表的是中國的經濟市場。其實這個市場機制是扭曲的,也就是說民營企業可能找不到銀行貸款,但是國企卻很容易地向銀行貸款,但是國企其實它的業績都是造假來的。」

他說,目前只看到公布出來的數據,如果能看到真正的數據,可能整個國企多多少少都有問題,真的是讓中國經濟有點雪上加霜。

黃大衛認為,「社會資源有限,往往它們(國企)虛報財務報表,把一些社會本來應該投資到一些好的企業、應該支持一些好的實業的資金,投入到一些不合適的地方,對產業來說的影響是相同負面,也扼殺了未來的一些新興產業,對經濟的影響是長遠的,而且是深層次的。」 (延伸閱讀:習舊部自揭家醜?中共GDP數據遊戲引關注) 責任編輯:林琮文#

推薦閱讀: 【拍案驚奇】中共沒錢了 借來一萬億要怎麼花 葉曉:引爆中國金融危機的一顆神祕炸雷 【菁英論壇】金融大崩潰 諸侯將崛起
延伸閱讀
中國銀行問題多 千餘家分行退市
2024年06月09日 | 16天前
陸經濟衰敗 中產階級最擔心
2024年06月06日 | 19天前
7折售港房 李嘉誠被指提前布局
2024年05月21日 | 1個月前
榮景不再 中國兩大老牌房企退市
2024年05月13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