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更強硬 力度不及美國

上海汽車集團因為不配合歐盟反補貼調查,被加徵38.1%的關稅。圖為上海汽車工業公司辦公大樓。(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上海汽車集團因為不配合歐盟反補貼調查,被加徵38.1%的關稅。圖為上海汽車工業公司辦公大樓。(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記者林燕/編譯】

歐盟宣布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這反映出歐盟在對中國政策上更加強硬,同時也更靠近美國。但歐、美在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方面仍有不同之處,這涉及複雜的地緣政治現狀。

就加徵關稅本身而言,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的現行關稅為10%,7月之後將加收17%至38.1%的關稅,換言之最高稅率將達48.1%,幾乎是原來的5倍。而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則是從25%增加到100%,加上2.5%汽車進口常規關稅,最高達102.5%。

北京誓言要報復,但對歐美的回應也有所不同。北京稱,美國的關稅是「典型的欺凌行為」;歐盟在進行「典型的保護主義行為」。

美國的關稅計畫針對一系列中國產品,包括中國電動車關稅稅率100%。歐盟的最新行動僅電動車一項產品,最高關稅為48.1%,加權平均關稅為31%,約為美國制裁力度的1/3。

獨立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研究員普瓦捷(Niclas Poitiers)告訴路透社,「美國的措施旨在排除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歐盟的意圖是砍掉中國企業的優勢。」

普瓦捷補充,歐盟跟美國的考量不同,歐盟的目的是在抵銷中國電動車收到的「補貼效應」。

美國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的依據是301調查的審查結果,其基礎是調查四年期間,中國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和創新方面的行為、政策和實踐。

歐盟則是基於反補貼調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是多年來最受關注的案件。這也是歐盟執委會首次主動啟動新案件,而不是跟進歐盟業界的投訴。

歐盟執委會根據《外國補貼條例》啟動了一系列調查,該條例旨在遏制在歐盟境內經營,並獲得扭曲性補貼的外國公司,中國一直是該調查的重點之一。

太陽能板調查 歐盟曾吃大虧

路透社說,歐盟這次似乎是從十年前對中國太陽能板的調查中吸取了教訓,當時歐盟沒有徵收關稅,眼睜睜看到歐盟自身產業崩潰。

歐盟執委會還更新了有關中國經濟中,「國家主導的扭曲市場行為」的報告。該報告為歐盟晶片或清潔技術生產商的投訴打開了大門,他們的投訴可以跟鋼鐵、陶瓷等傳統行業的投訴一樣處理。

歐盟仍偏向使用舊工具

歐盟日益將中共視為戰略競爭對手。2023年底,歐盟外交部表示,北京對內加大壓制力道,對外更加霸道,訴諸經濟脅迫或對關鍵礦產實施出口管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京對莫斯科的支持引發歐美的憂慮。

「降低風險」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現在已成為歐盟的口頭禪。

歐洲改革中心研究員伯格(Aslak Berg)表示,歐盟正在向美國的立場靠攏,但程度不同,而且歐盟仍熱衷於使用過去的傳統貿易工具;從法律上看,歐盟對中國製電動車加徵的關稅跟對中國鋼鐵的關稅是一樣的,只是對電動車加稅「在政治上更為敏感」。

歐盟的案件僅涉及補貼。美國的貿易救濟措施還涉及到中國強制技術轉讓和網路間諜活動威脅。

美國企圖解決「非市場行為」

歐盟稱,它致力於「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其調查和關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美國表示,世貿組織規則未能解決中國的「非市場」行為。

伯格分析,「歐盟仍然在川普(美國前總統)上任前的框架下行事。對北京來說,美國已經擺脫了世貿組織的束縛,按照其國內政策行事。」

歐盟的謹慎立場跟與歐中緊密的經濟聯繫也有關。去年,美中商品貿易總額為5,730億美元,美國出口額為1,480億美元。歐盟與中國的商品貿易額為7,980億美元,歐盟出口額為2,410億美元。◇

延伸閱讀
歐盟對中38%重稅 掃到歐美車商
2024年06月13日 | 5天前
遏制中共發展AI 傳美將限制新硬體
2024年06月12日 | 6天前
美或與沙國簽歷史性防衛條約
2024年06月11日 | 7天前
美3兄弟健行 找到罕見暴龍遺骸
2024年06月11日 | 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