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累積人體 恐影響男性生育力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不僅吸附有毒重金屬或析出有害化學物質,也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而100奈米(nm)以下的塑膠微粒,幾乎可以滲透人體所有器官。(123RF)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不僅吸附有毒重金屬或析出有害化學物質,也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而100奈米(nm)以下的塑膠微粒,幾乎可以滲透人體所有器官。(123RF)

編譯/吳瑞昌

塑膠微粒布滿地球,包括天空、聖母峰頂、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等,甚至人體內都有。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睪丸含多種塑膠微粒,數量驚人且隨年齡累積,恐影響男性生殖能力。

長度或直徑小於5公釐(mm)的塑膠顆粒和奈米級塑膠,統稱塑膠微粒或微塑膠,已經汙染考古遺跡、天空雲朵、海水,甚至人類飲用水、食物中,且這些物質最終進入並累積在人體內部。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不僅吸附有毒重金屬或析出有害化學物質,也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而100奈米(nm)以下的塑膠微粒,幾乎可以滲透人體所有器官。

睪丸內有12種塑膠微粒!

日前發表在《毒理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引來300多家媒體和社交媒體轉載報導。該研究由新墨西哥大學研究人員主導,針對23名男性人類、47隻公犬進行生殖研究,發現睪丸內有12種塑膠微粒,且數量驚人。

這23名男子的年齡在16~88歲之間,採集的樣本從2016年保存到現在。研究發現,人類男性睪丸塑膠微粒含量與年齡成正比,年齡越高含量越多,這說明塑膠微粒的含量隨時間而累積。

經過計算,狗的平均塑膠微粒總量為122.63微克/克,而人體內的平均塑膠微粒總量為328.44微克/克。這顯示人類睪丸中的微塑膠總量,比狗高出近3倍,且人類睪丸內存在的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脂(PC)等塑膠微粒濃度相當高。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塑膠微粒濃度的差距可能與生活方式、飲食和生存環境等因素有關,因為人類接觸塑膠種類和物品比狗來得多。

這次人體檢測到的塑膠微粒遠高於2023年11月對人體血液的研究,人體血液中的塑膠微粒濃度僅為每毫升幾十微克(μg),這讓研究人員感到震驚。

微塑膠干擾荷爾蒙 減少精子

韓國2023年5月的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可以影響人體的消化、呼吸、內分泌、生殖、免疫(發生不正常發炎)等系統,同時干擾人體荷爾蒙產生、釋放代謝等。

現代男性的睪丸不全症候群(TDS)發生率也不斷上升,TDS會出現尿道下裂、隱睪、睪丸生殖細胞癌,且被確認與鄰苯二甲酸鹽、農藥和重金屬等內分泌干擾物(EDC)有關。

過去科學家曾對5名人類睪丸和30個精液樣本進行小規模研究,結果發現了塑膠微粒,引發人們對其在男性生殖系統中潛在累積的擔憂。部分動物研究報告表示,塑膠微粒會減少睪丸的精子數量,並導致動物出現荷爾蒙失調和異常情況。

《人類生育最新資訊》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22年11月的研究,匯總53國男性數據,發現1973年~2018年,全球平均精子數量驟降51.6%,這對人類繁衍來說是可怕的事。

2022年研究指出,人類血液樣本顯示,每毫升血液中含塑膠微粒濃度為1.6微克,而最高為12微克。人類胎盤(含胎兒)在8個月大時,塑膠微粒濃度範圍為6.5~790微克/克,平均值為126.8微克/克。

專家:PVC存在令人擔憂

新墨西哥大學研究發現,人和狗的睪丸主要殘留塑膠是PE,是人類最常使用的塑膠之一。還觀察到PVC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特定塑膠聚合物。

科學家在檢測海洋生物中的塑膠微粒。(Louisa Gouliamaki/AFP)科學家在檢測海洋生物中的塑膠微粒。(Louisa Gouliamaki/AFP)

關於塑膠微粒在人體的濃度、多少濃度會影響人體生殖健康,仍需大量研究才能確定。研究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更明確的方式證明,塑膠微粒對精子數量和品質產生直接影響。

研究主要作者約翰·于(John Yu)對英國《每日電訊》表示,「一開始,我懷疑塑膠微粒是否可以滲透生殖系統。當我收到狗的檢驗結果時,感到很驚訝,但收到人類的結果更驚訝。」

他提到,PVC的存在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會釋放出許多干擾人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使睪丸無法正常產生精子。◇

延伸閱讀
男人心事誰人知 5招跟壓力說掰掰
2023年07月25日 | 11個月前
身高較矮 可能活比較久?
2023年03月01日 | 1年前
推薦8種食物 男性越吃越健康
2022年12月26日 | 1年前
研究:藍鯨日吞43公斤塑膠微粒
2022年11月03日 | 1年前
男性變身超級奶爸 育嬰留停年增8%
2022年10月27日 | 1年前
男性養生先養腎 精氣十足不斷電
2022年08月16日 | 1年前
【醫案】長風萬里送秋雁
2022年03月22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