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提升自我不怕被AI取代

紐約市立大學「奧斯托斯社區學院」華裔副校長王向葵(中)新加入「斐陶斐榮譽學會」成為會員。(記者林丹/攝影)
紐約市立大學「奧斯托斯社區學院」華裔副校長王向葵(中)新加入「斐陶斐榮譽學會」成為會員。(記者林丹/攝影)

【記者林丹/紐約報導】

「斐陶斐榮譽學會」美東分會26日在法拉盛舉行2024年會,紐約市立大學「奧斯托斯社區學院」(Hostos Community College)華裔副校長王向葵,就「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對職業、教育和社會帶來的影響與風險進行了演講。

來自台灣的王向葵是喬治亞大學「教育技術」博士,曾擔任紐約理工學院(NYIT)教育學院教授和副校長。她表示,由於自己負責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對AI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

王向葵介紹,生成式AI能夠從廣泛的數據中,集中創建多樣化內容,包括在寫作和視覺藝術中的應用;在醫療上,有研究人員利用AI模型來分析X光片和生成臨床報告。

王向葵說,AI模式與真人工作的唯一區別是:AI模式比真人快得多。只要是重複性的工作,就很容易被生成式AI取代,比如法律文書的起草,AI很容易就能完成;還有公司為了減少人力成本而使用AI,以生成式AI結合語音來取代客服。

她提到,IT(資訊科技)業近兩年出現了一波裁員潮,「因為編碼工作很多都是重複性的工作,去年很多公司運用AI來編碼,不需要人來編碼了,所以很多入門級的程式設計師被AI取代了,造成現在的新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

至於生成式AI帶來的風險,王向葵指出,包括讓工作崗位減少、深層欺詐和錯誤資訊、數據隱私的洩漏等。她提到,數十年前,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就曾對此提出擔憂。

她說,艾西莫夫在1942年發表的作品《轉圈圈》(Runaround)中提出「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為機器人設定行為準則: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與第一法則發生衝突;三、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此外,他也將此定律融入了之後的機器人相關著作中。

對於如何防止自己的工作被AI取代,王向葵認為,「必須要先了解什麼樣的AI科技是可以幫助你的」,並且要提高自己的生產力,要更有創造力、更有想像力,或是能夠製作更多東西,「必須要站在浪潮前面,自己要懂這些科技,然後才有辦法說不要被取代」。

王向葵表示,大學要前瞻性的對課程進行規劃、設計,避免學生「畢業即失業」,工作被AI所取代,這也是大學所面臨的挑戰。◇

延伸閱讀
睽違2年 景氣燈號再亮黃紅燈
2024年05月27日 | 5個月前
稱歐巴馬為穆斯林 谷歌AI災情慘重
2024年05月25日 | 6個月前
網現AI「俄美女」 藉捧中國賺流量
2024年05月24日 | 6個月前
中共研發習思想聊天AI
2024年05月24日 | 6個月前
STARTO保護版權 公告「禁以AI後製」
2024年05月23日 | 6個月前
AMD爭取A+補助 擬斥資50億在台研發
2024年05月20日 | 6個月前
取消